紫笋茶制作技艺
紫笋茶制作工艺是浙江省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紫笋茶又称长兴紫笋,是传统名茶,产于浙江省长兴县。其名由《茶经》中“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论述得来,意为“上品中的上品”,被茶圣陆羽评作“芳香甘冽,冠于他境”。
目录
文化遗产名称: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
所属地区:浙江·长兴
遗产编号:Ⅷ-148
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申报日期:2011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浙江省长兴县
遗产级别:国家
每年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其制作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过程。制成的极品茶芽味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尝之齿颊甘香,生津止渴,回味无穷。紫笋茶富含维生素、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清凉可口,而且有驻颜悦色、治疗咽喉肿痛等功效,是炎炎夏日消暑、润喉的理想饮品。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顾渚紫笋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一品茗,朝廷祭祀与赏赐的最高礼行。同期奉诏督茶,含秀孕媚的顾渚山也迎来了无数的督贡刺史、文化名人,颜真卿、袁高、皎然、刘禹锡、卢仝、杜牧等,一时之间,顾渚山前,群星璀璨。
一直以来,顾渚村民把制茶作为家庭的一项重要产业,以家庭为单位,妇女采茶、分拣,男人制茶的“合族业茶”的情况屡见不鲜。水口乡紫笋茶种植面积已发展为11000亩,年产紫笋茶6.3万公斤。其中水口顾渚山至今还保留有500左右的古茶园。水口紫笋茶制作技艺经过几十代人地传承和发展,已成为我国茶制作技艺中一朵奇葩。但随着紫笋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村民在紫笋茶制作过程中,为追求快捷性,采用了现代制作工具,忽视了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运用,又因紫笋茶传统制作技艺培训和人才缺乏,从而导致紫笋茶传统制作技艺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