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峪站
- 中文名
- 南峪站
- 地址
- 河北省井陉县南峪镇
- 邮政编码
- 050302
- 建于
- 1905年
目录
邮政编码050302。隶属
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
货运:办理整车货物发到。
站址在
车次 | 列车类型 | 始发站 | 始发时间 | 经过站 | 经过站 到达时间 | 经过站 发车时间 | 终点站 | 到达时间 |
---|---|---|---|---|---|---|---|---|
6031 | 普慢 | 石家庄北 | 07:08 | 南峪 | 当天08:47 | 08:49 | 太原 | 13:13 |
6032 | 普慢 | 太原 | 14:38 | 南峪 | 当天19:12 | 19:14 | 石家庄北 | 21:00 |
6033 | 普慢 | 石家庄北 | 14:58 | 南峪 | 当天16:35 | 16:37 | 太原 | 21:12 |
6034 | 普慢 | 太原 | 06:30 | 南峪 | 当天10:54 | 10:56 | 石家庄北 | 12:30 |
爱心找回失散孩子
据人民网2012年10月2日报道,“妈妈,妈妈!”9月30日上午10时53分,在井陉县南峪站,一辆列车刚刚停稳,两个小男孩就跑下车,扑到站台上一位神情焦急的妇女怀中。“真是太谢谢你们啦!”这位妇女搂着两个孩子,脸上露出笑意,随后就不停地向陪同孩子下车的列车长表示感谢。
这两个男孩是9岁的吕子琪和7岁的弟弟吕子轩。他们与妈妈徐芳国坐火车从井陉到山西寿阳探亲,由于意外与妈妈失散近两小时。在调度员、站长、列车长等铁路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母子三人终于在井陉县南峪站团聚。
这天上午9时10分,北京铁路局调度所列车调度员黄光寿突然接到了来自石太线南峪站站长刘新伟的电话,电话里刘新伟非常着急:“黄调度,我站刚开的6031次客车上有两个小男孩与妈妈走失了,请快点联系列车长把两个小孩找到并安置好!”
就在几分钟前,由石家庄北站开往太原的6031次列车刚刚从南峪站开出。来自井陉的徐芳国下车给人送东西,没注意到车站的发车提示,被甩在车站上,而当时两个年龄尚小的儿子还在车上。
徐芳国望着渐渐远去的列车,焦急万分地向车站工作人员寻求帮助。站长刘新伟得知情况后立即向北京铁路局调度所报告。
电话里,刘新伟把事情经过及两个男孩的相貌衣着特征描述给了调度员黄光寿,黄光寿立即向调度所值班主任汤建华和副主任孙景刚汇报,并接通了客运调度台的电话。
接到黄光寿打来的电话后,值班客运调度员贺伟和王伟一分钟都不敢耽搁,迅速与石家庄客运段值乘6031次的列车长赵建慧取得联系,要求协助寻找两个孩子。
9时30分,列车长赵建慧给调度所传来了好消息,根据相貌特征,他们在指定车厢里找到了两个孩子,当时孩子正哭闹着要找妈妈。调度员把这个消息通知南峪站站长刘新伟,并请他转告焦急的母亲,孩子已被妥善安排,很快就会被送回到她身边,请她放心。
9时37分,6031次列车到达岩会站,值班调度员提前安排岩会站站长任增良与车长交接,在站台接两名孩子下车,等候换乘6034次列车回南峪站与妈妈团聚。
10时53分,6034次列车正点到达南峪站,两个孩子由列车长李圆顺利交到徐芳国手里。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爱心接力,失散的母子三人终于团聚在南峪站。
石家庄火车站最后两对绿皮慢火车:几代人的出行记忆
据河北新闻网2017年5月5日报道,绿皮火车,中国铁路客运的经典记忆。在没有空调车,没有动车、高铁的时代,一节节拥挤的绿皮车厢曾载满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2017年4月16日,全国铁路迎来又一次调图。随着此次调图,部分列车运行等级调整,石家庄北站原天津—涉县、石家庄北—阳泉、阳泉—临西共3对绿皮车“集体退役”。目前,石家庄火车站仅剩最后的两对绿皮火车:6031/6032次与6033/6034次列车,运行于石家庄和太原之间。
尽管我国铁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最早运行在石太线上的这两对绿皮火车,如今仍然是沿途乡亲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以特有的温情与节奏,承载着乡亲们的希望。
列车缓缓行进,见站就停,沿途不断有乡亲上车下车。
方便 坐着绿皮火车去赶庙会
5月3日清晨6时30分,距发车还有半个多小时,石家庄北至太原的6031次列车已经静静进站等候旅客了。十分钟后,检票闸口打开,熙熙攘攘的人群涌进站台,登上这列绿皮火车。
走进绿皮火车的车厢,燃煤烧水的锅炉,靠背板直的座椅,能够开启的车窗,漆痕斑驳的行李架以及车厢顶部的小电扇,无不体现着浓浓的历史感。安顿好的旅客们或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嗑起瓜子、聊家长里短,或聚在一起打扑克……
7时零8分,列车缓缓驶出石家庄北站。列车长高倩说,这趟车全列共7节车厢、定员800人,虽然目前正值客流淡季,但当天仅始发站上车旅客就有500多人。
20多分钟后,列车停靠在头泉站,这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站。此时,站台上早已站着不少候车的旅客。旅客王大妈一上车,就和几个旅客聊起了当天的行程:“今儿井陉南峪镇‘过大庙’,我们特意坐火车去赶庙会。”王大妈说,坐火车到南峪村也就一个多小时,在庙会上玩儿一天,下午再坐这趟列车的返程车回来,啥事也不耽误,关键是票价便宜,才3元钱。
接下来,在井陉南、井陉站,不断有乡亲登上列车,他们都像王大妈一样,是专门坐火车到南裕村“过大庙”的。
体验 逶迤太行深处的“超级慢车”
“这趟绿皮车是最早运行在石太线上的客运火车,可以说是沿线几代人的出行记忆。”负责6031/2次列车的北京铁路局行车公寓管理段乘务管理室副主任段洁刚说,这趟火车行车区间单程225公里,贯穿于河北和山西两省之间,沿途共设上安、井陉、南峪、娘子关、岩会、阳泉、榆次等23个站点,逢站必停。同时,由于石太铁路穿越山区,对速度有限制,这趟火车平均时速只有四五十公里,225公里的路程要运行6个多小时,绝对超级慢,“平均十来公里就有一站,间距最短的站点之间,列车只运行七八分钟,我们都把这趟车叫‘铁路公交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次铁路大提速,都要进行客车车辆更新、升级。今年4月16日的铁路调图后,往返于石家庄和太原间的绿皮火车仅剩下最后两对。虽然与动车和高铁相比,老旧的绿皮火车速度慢、车厢环境差,但并没有影响人们乘坐其出行的热情。列车长高倩说,这趟列车日均发送旅客3000人左右,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仅5月1日当天,6031次列车单程运送旅客就达3581人次,在加挂了4节车厢后,超员量仍达到59%。“其实每到节假日和周末,车厢里基本上都会站满人。”
对石家庄的市民来说,石太铁路沿线的娘子关景区是吸引很多人乘坐这趟车的原因,特别是周末,这趟列车都会迎来不小的旅游客流。
“娘子关站到娘子关景区也就五六百米,而且我们从石家庄坐这趟车来,每人才4元钱。”旅客李女士说,当天她就是特意带着几个亲戚坐火车到娘子关玩的。这趟车虽然慢,但票价便宜,而且还能享受火车上的悠闲,从石家庄一个多小时就到娘子关了。
惠民 坐火车上班,只需一元钱
随着火车一次次地提速,车票价格也随着提升。虽然提速给人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但对有些人来说,时间从来不是问题,钱才是。这也是绿皮火车备受沿途老乡青睐的原因。
家住岩峰的刘霞在井南一家工厂上班,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乘坐绿皮车往返于家和工厂之间。“除了时间合适,更重要的就是票价便宜,岩峰到井南,票价只要两块钱,比坐长途公交车还便宜。”
列车长高倩说,低廉的票价使得乘坐这趟列车至今仍然是沿线乡亲、学生和通勤职工的出行首选。值班员顾梅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趟列车从石家庄北站到太原全程票价只有15.5元,到阳泉票价仅为6.5元,核算下来每公里只要几分钱。而空调快速列车从石家庄到太原则需要37.5元,高铁票价为68元。
“可以说,我们这趟车是当之无愧的‘白菜价火车’,票价是目前石家庄火车站最便宜的。”顾梅说,这趟车每站间的平均票价不超过2元,其中岩会站到阳泉站、南张村站到南峪站、南张村站到井南站,票价仅为1元。因此,很多沿线村民都是靠乘坐这趟列车上班、进城办事、走亲访友。
“这么多年了,这趟列车的票价从未变过,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其运行成本早就远高于收入。但是,它却给沿线村民和职工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优惠,是实实在在的惠民火车。”北京铁路局行车公寓管理段乘务管理室主任陈京香说。
特写 古老而特殊的独暖工
由于绿皮车密封条件差且没有空调,也没有自动加水的电热炉,烧水、取暖采用的仍然是最传统的方式:煤火。因此,绿皮车上至今还有一个古老而特殊的工种——独暖工,通俗地说,就是负责给车厢烧煤供暖的锅炉工。
苗立平今年54岁,是6031/6032次列车上的独暖工。为了确保旅客一上车就能喝上热水,他每天早晨6时就要提前上车烧锅炉,把水烧开,然后用保温桶将热水装好,再用小车推着送到各车厢的茶炉前,或拎着桶往茶炉里给旅客加水。列车运行期间,他要不停地在车厢巡视,一旦发现哪个茶炉水少了,就要及时补上。一桶水大约35公斤,在夏天,旅客饮水量大,最多的时候一个单程跑下来,老苗甚至要运20桶水,身上不知会被汗水打湿多少回。
每到冬天,老苗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给车厢供暖。因为绿皮车没有空调,冬天车厢连接处都会冻冰。“我们必须把锅炉烧热了,才能保证车厢里的气温。”老苗说,烧独暖不仅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煤添多添少都不行,要时刻查看锅炉仪表和阀门,保证锅炉不缺水;上水环节需要用手压短杆两三百次,才能将水从水箱压到炉体内并灌满,“干这活儿,经常是灰头土脸,时间长了,连指甲缝都会一直黑乎乎的。”
希望 挑担来乘车,进城卖特产
在列车上,有一群旅客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沿途挑着担子上车的卖货郎。他们来自铁路沿线的山区乡村,把自家的农产品挑上车,带出大山到城里去出售。
家住井南附近的许老汉今年66岁。5月3日这天,他挑着担子从南峪站登上这趟绿皮车,言谈中乡音浓厚。
许老汉说,他每天都会挑着家里的土特产,乘火车到几十公里外的阳泉,把担子里的土特产卖给城里人,再在傍晚时分乘火车回家。这一天,他的担子里,除了有井陉特产缸炉烧饼外,还有煎饼、土鸡蛋以及柿饼和新鲜的槐花。“这烧饼和煎饼都是我老伴儿亲手做的,鸡蛋是自家的母鸡下的,柿饼也是自己家里晒干的……”
许老汉说,他坐火车去城里卖土特产已经有四五年了,每天他外出卖货,老伴儿就在家准备第二天的烧饼、煎饼等特产。“一天下来差不多能挣四五十元,每个月靠卖土特产能有一千四五百元的收入。”
听说记者是专门采访绿皮车的,许老汉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说,“它(指绿皮车)可是俺们山里人的‘致富车’。有了它,我们山里人才能每天都到城里去卖货。”
言谈间,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许老汉对这趟绿皮慢火车的依恋,也深深地感受到绿皮车所承载的乡亲们那份出行依赖与致富的希望……
印象
绿红蓝白的火车记忆
墨绿色的绿皮车是我国铁路绿色涂装配黄条色带的客运列车的俗称,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20世纪90年代之后,进入红皮车时代,列车外观涂装主色调为橘红色和白色相间,是空调客车。
2000年左右,蓝皮车登场,普遍用于特快和直快车次。
2007年开始,D字头动车和G字头高铁列车开始陆续登上舞台。
2014年年底,中国多地铁路局所辖的红色、蓝色、橙色客车车体又重新刷上绿色。以至于绿皮车又有老绿皮车与新绿皮车之分,后者均为空调列车且速度较快。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下一篇 捷豹F-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