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井陉站

井陉站,原名微水站,站址在河北省井陉县微水镇,邮政编码050300。建于1905年。离石家庄站43公里,离太原站188公里,隶属北京铁路局石家庄铁路分局管辖。现为三等站。
中文名
井陉站
原名
微水站
站址
河北省井陉县微水镇 
邮政编码
050300
050300
三等站

目录

建于1905年。

地理位置

站址在

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

货运:办理整车、零担货物发到;不办理危险货物发到。

列车时刻表

车次列车类型始发站始发时间经过站经过站
到达时间
经过站
发车时间
终点站到达时间
4461/4464普快阳泉11:16井陉当天12:4412:46临西17:23
4462/4463普快临西09:55井陉当天14:5014:52阳泉16:25
4465普快石家庄北08:23井陉当天09:0509:07阳泉10:35
4466普快阳泉17:12井陉当天18:4018:42石家庄北19:35
6031普慢石家庄北07:08井陉当天08:0508:09太原13:13
6032普慢太原14:38井陉当天19:5019:52石家庄北21:00
6033普慢石家庄北14:58井陉当天15:5515:57太原21:12
6034普慢太原06:30井陉当天11:3211:34石家庄北12:30
K7775快速石家庄北08:23井陉当天09:0509:07阳泉10:35
K7776快速阳泉17:12井陉当天18:4018:42石家庄北19:35
K7777/K7780快速临西09:55井陉当天14:5014:52阳泉16:25
K7778/K7779快速阳泉11:16井陉当天12:4412:46临西17:23

相关报道

点赞!井陉站又一次帮旅客寻回丢失物品

井陉站井陉站

3月17日下午,当来自阳泉的旅客赵先生从铁路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背包时,激动的连声向工作人员道谢:“谢谢,谢谢,非常感谢井陉车站及6033次列车的工作人员,真没有想到丢失的物品这么快就能找回来,是你们让我体会到了人民铁路服务人民的宗旨。”

3月17日上午,家住阳泉的赵先生乘坐由太原开往石家庄北站的6034次列车来到井陉,下车时不慎将背包遗忘在列车上,包内装有手机和替换用的衣服,等他发现后返回车站时,列车早已开走。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急忙向井陉站当班客运员张锁明寻求帮助。客运员了解到情况后,立即通知客运值班员刘海泉,报告主管副站长李林林。车站启动铁路旅客丢失物品应急预案,及时与6034次列车的车长联系。列车长随即组织乘务员帮助旅客找到丢失在列车上的背包,还连同乘警对包内物品进行了清点,并及时通知井陉站,将在该次列车返程时,将物品带回。

下午16.00时,当6033次列车进站后,早已等候在这里的赵先生一眼就看到走下车的列车长手里拿的正是自己上午刚刚丢失的那个背包,赶忙走上前去连声道谢,感谢太原客运段6033/4次列车的客运人员。

近几年,井陉铁路不断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升办事效率,畅通渠道,让越来越多的旅客能够及时迅速找回遗落的物品。在此铁路方面也提醒旅客,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随身行李,安全出行。文明乘车是你的责任,热情服务使我们铁路人一贯追求的宗旨。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共同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的旅行而努力。

【快资讯】2018-03-18

一个“铁路世家”眼中的城市嬗变

石家庄,一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铁路元素无处不在,走在市内的大街小巷你不难发现,各种跨铁路地道桥、高架桥随处可见,铁路分局、铁路大厂、铁路俱乐部、铁中、铁路运输学校、铁路司机学校、大厂街、车辆厂前街后街、铁路三十四宿舍等等,冠以铁路的(与铁路有渊源的)地名、道路、单位不胜枚举。

铁路的修建让城市起步

1903年卢汉铁路(卢沟桥汉口,后叫京汉,现京广铁路)通过石家庄。1907年9月由清朝政府借款、法国“铁路建设和运输公司”设计修筑的正太铁路(现石太铁路)建成通车,正太、京汉铁路在石家庄交汇并行,又有振头、石家庄两个火车站并存。而过往的车辆、行人甚多,必须穿过铁路,给东西方向的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1907年正太铁路工人捐款修建了一座跨铁路的大石桥解决这一问题。从此这座大石桥开始惠及百姓并成为了石家庄标志性建筑,石家庄人就习惯性地把铁路以东称为桥东,把铁路以西称为桥西,延绵至今。

“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应验了这些老话,商贾云集,工厂兴建都图了一个交通便利。交通的便利、区位的优势,民族工商业又看好了华北的优质产棉区,大兴纱厂选址华北腹地石家庄而建,一个现代化的民族纺织工业大厂拔地而起,打破了洋人垄断纺织品市场的局面,为民族工商业争了一口气,井陉煤矿的炼焦厂也选在石家庄火车站附近兴建,井陉矿的原煤由火车直接拉进工厂洗炼出焦,优质产品直接装火车运往天津等地。工商业的迅速聚拢,使这个小城由小到大逐渐形成城市。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党和政府对城市发展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发展从此进入快车道,日新月异的发展令人眼花缭乱,城市不知扩大了多少倍,但铁路因素一直是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无论是二环路的建立,还是三环路的开通,南北铁路中轴线依旧。石太铁路、石德铁路也是穿市而过,连接东西,东通山东,西达太原,并入祖国铁路网。火车机车轰轰隆隆伴随着石家庄人的生活。城市也像铁路机车一样随着时代的步伐推陈出新,刚解放时是老式蒸汽机车,后来是电力机车,如今是动车、高铁,今天的城市就像乘上高铁一样飞速前进。

井陉站井陉站

振头、石家庄两个火车站并存

卢汉铁路经过石家庄村东,因当时的石家庄实在太小了,仅是隶属于获鹿县管辖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在石家庄村东南设一车站,命名为振头车站。这是石家庄有史以来第一个火车站。这个小站的建立对石家庄由农村向城市的进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小站成了获鹿县周边地区货物集散地,成为人们进出的必经之地,小小的繁华催生了车站周边配套设施的繁衍,小饭铺、小客栈、打零工的、拉脚的应运而生,在卢汉铁路沿线像这种四等小站,并没有引起世人过多关注,真正使石家庄快速向城市化迈进的重要因素是正太铁路的修建。

正太铁路,顾名思义就是由正定通往太原的铁路,由于种种原因把正太铁路终点站选在了石家庄村东,与卢汉铁路上的振头车站比邻而建。这还不算,整个正太铁路的大本营既没选在太原落户,也没选在正定而建,却选择在了石家庄。正太铁路局、铁路总机厂、机务段、工务段、办公楼、厂房、住宅区配套的生产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一座正太铁路大本营拔地而起。由于正太铁路资金所限建的是窄轨铁路与卢汉铁路的标准轨矩铁路不兼容,1907年正太铁路建成通车后,石家庄就形成了一地两站的奇特现象,两个火车站比邻而居,路轨一宽一窄互不兼容,却又配合得相得益彰,两站都建在了石家庄村东不远处,卢汉铁路的振头站后来也随正太铁路正式更名为石家庄站。卢汉铁路仅从石家庄经过,而正太铁路就大不相同了,终点站落户石家庄,正太铁路大本营建在石家庄,100年前正太铁路总机厂是引进的法国机械制造设备,在国内也是领先的企业,按今天说法就是外资企业,先进的设备,现代的工厂,大机器的引进,使这个向来以农耕为生的石家庄开始有了变化,从而石家庄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

配套产业链让城市不断繁荣

由于山西物资出省外销、晋煤外运,从京津、上海东部沿海城市物资进晋,乃至自海外进口物资也要在石家庄下车转乘正太窄轨铁路进晋,这便催生了很多产业,煤场、脚行、装卸工迅速崛起,人员急速增加,小城面积不经意间扩展开来,这一快速发展的痕迹至今还在,桥东区的煤市街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因晋煤外运需要换车,这一卸一装就形成了一条街的储煤场,久而久之人们就称其为“煤市街”,沿用至今。劳动力的快速聚拢,使“住”成了问题,没房可住没房可租,更有相当一部分劳动群众租不起房,就选择离火车站较远的一块荒地建棚而居,人们纷纷效仿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居住地,一大片棚户区就这样形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固定的居民区,他们成了城市的一部分。配套产业链不断繁衍,一个城市的雏形显现出来,由于铁路交通的便利,更多的中小企业选址石家庄,京津保定的商号、饭庄也竞相来石拓展。铁路因素催生了我们这座城市,我们不能忘却铁路对这座城市起源的历史作用,今天还有很多铁路遗存留在我们这座城市,它们在石家庄历史上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让我们讲好城市故事,传承历史根脉。

一个家庭与铁路的渊源

一个家庭、一个企业的历史折射出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史。百年正太铁路不仅与我的家族结下了深厚的渊源,更与我们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未来紧密相连。

正太铁路对我们这座城市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石家庄人对正太铁路更是有着别样的情感,正是由于正太铁路的修建和建成通车需要大量的铁路工人,才改变了这座由若干城中村组建起来的城市结构,像休门、栗村、八家庄、东里、西里、范村、谈村等村庄,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就是因为正太铁路的修建才结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一跃成为家家都有铁路工人的特殊家庭群体。

我的家庭也离不开这一历史进程。我父亲一家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我母亲一家恰恰是因正太铁路建设需要技术工人移民而来的铁路工人,巧合的是两家都有人在正太铁路工作过。幸运的是,我母亲家与正太铁路有关的照片得以保存了下来,成为印证那段历史的点滴佐证。有了这些历史遗存的老物件,我才能用它们叙述那段往事。通过它们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管窥八十年前的石家庄。

井陉站井陉站

我的外祖父孙景铭,因早年参加“二七”大罢工,遭到法方正太铁路当局的解雇,失业在家生活无着落,靠我外祖母缝补浆洗勉强维持生计。1932年2月正太铁路收归国有,不仅收回了由法国把持了30年的正太路权,还支持工人斗争运动,为因“二七”罢工失业的工友恢复了工作。

我的二祖父潘法善,八家庄人,曾与正太铁路法方人员有着一段合作与交往历史。在我小的时候家中墙上挂着数十张他与法国人合影照片,照片中法国人头戴高筒礼帽,小胡子向上翘着,我的二祖父一身长袍,头戴疙瘩帽。听我奶奶讲:当时我二祖父在法国人办的铁路大厂工作,主要是写写算算。大厂离我家很近,但他工作很忙,一个礼拜休息一天,且酷爱孩子们,每到礼拜天在家休息时都抽时间带上孩子们(包括侄儿,即我的父亲)到当时最繁华的庙会湾里庙一带去逛,孩子们想吃什么买什么,还给孩子们购买一些书籍和小玩意儿。据我奶奶讲:二祖父在家时,每天早晨在我家风道中背诵法语。平时穿戴比较干净整洁,为人谦和礼貌。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到费解的是,石家庄这样一个内陆小城市,我的家族也不是太有钱的家族,他是怎样学会法语的呢?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我走访了大厂史志办与铁路分局史志办,试图找到这些老照片和相关历史资料,只可惜再也没有看到这些照片了。我的二祖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英年早逝了,据我奶奶讲,当时铁路大厂的法国人还到家中吊唁,一再表示惋惜。可见,我的二祖父和法方工作人员的关系是和谐、融洽的。这是我二祖父与正太铁路的一段渊源。【高铁网】2017-03-19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2018年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    下一篇 刘洪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