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晓航

晓航,1967年生,社会名称叫做作家,原名蔡晓航,北京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1995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系。搞过科研,当过电台主持人,现从事贸易工作。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平时喜欢足球,象棋,音乐,绘画和啤酒,小说也为至爱之一。
名字
晓航
原名
蔡晓航
出生地
北京市
出生时间
1967年
职业
文学 作家
毕业院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主要成就
小说选刊奖
人民文学奖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代表作
《师兄的透镜》

目录

晓航晓航

晓航曾经搞过科研,做过电台主持人,现(2008年)从事贸易工作。晓航一直以来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成绩比较突出,尤其是近三年(2005年至2008年)来,他的创作成绩比较大,比较集中,先后获得过小说选刊奖、人民文学奖,最终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小说《

晓航曾在中国科学院从事过超导研究,从1996年开始业余创作,至今写作200万字,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优秀小说奖、《十月》文学奖等其他国内各大奖项。作品被翻译成英语、德语、日语、韩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多国文字。2012年起开始长篇创作。

主要作品

作品作品

晓航是一位值得关注的作家,他像一缕清新的风,给文坛带来一股清凉。晓航的小说以其独特的故事题材、意外的布局构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善于拉开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创造一个“虚拟”的故事空间。运用特有的逻辑和超凡的想象建造一个个关于“理想”的故事。

小说观

晓航晓航

晓航的作品与科学及科学家有关。但晓航把这些科学及科学家的故事讲得趣味丛生。这是与他的小说观分不开的。这位学理科出身的、至今仍在从事与理科有关工作的业余作家。最反对把小说理性化和观念化,而强调要把小说的故事写得充满可读性。

他的小说的确具备这样的特点,从他结构晓航——故事的机智中,可以看出他经过理科训练的思维长处。不过,晓航反对小说的理性化和观念化。并不意味着他对文学精神的放弃。

文学的精神对于小说家而言更多的时候不是主动、自觉追求的结果。而是与小说家的文化素养、精神品质有关。晓航的小说虽然以故事取胜,但并没有沦为庸常的通俗小说,就在于作者在故事讲述中渗透了他对科学家精神境界的情感倾向。如《

晓航晓航

晓航善于把他的理想和形而上的思考落实在一个个实在、平常的故事里。这本身就是一个“虚”与“实”的艰难嫁接。晓航的每一个故事读来都有点似曾相识又有点与众不同。让读者在一杯平常的茶中喝出“他味”。这种“他味”恐怕就是很多当下作品所缺少的吧。

伦理价值

晓航晓航

“小说是一种伟大的精神现象,本质上是一种与道德完善、人性解放和精神拯救密切相关的伦理现象。在小说的伦理价值构成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还是作者的情感方式和道德态度,是作者对他人处境和命运的人道关怀。一个真正的小说家,必须以一种介入的姿态,即以一种体现着同情和爱意的伦理姿态展开叙事。只有这样他才能写出包含着丰富而伟大人类情感内容的作品。”?用李建军这段话来评价晓航的小说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从对现实的关系说:小说伦理意味着对残缺和罪恶的清醒质疑和尖锐批判的勇气。意味着对市场的暧昧诱惑和体制的公开裹挟的拒绝。从人与物的关系来说:小说伦理意味着平等的对话,意味着对他者的同情、尊重和爱。公正而客观地观察、叙述每一个人物的内心生活和外部动作。从与读者的关系说:小说伦理意味着严肃的责任意识、巧妙的认知说服和温和的道德劝善。”

晓航的小说有很高的伦理价值。他笔下的科学家虽然受到过生活的嘲弄和物欲的诱惑,但最终守住了科学家的责任;他笔下的罪犯虽然罪恶滔天,但良心未泯;他笔下的爱情总是冲破现实庸俗主义的围追堵截,闪烁着迷人的光辉;他笔下总有几个超凡脱俗又实际平和的人;他的作品中渗透着对每一个普通人的关怀……

除了批判不够锋利外,无论从对现实的关系、从人与物的关系还是从与读者的关系,晓航的作品总是恰到好处地表达着他想要表达的东西。读者从他的作品中看到希望。感到温暖,收获喜悦。付出同情,悲悯人生……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显豁地表达主流意识太过“肤浅”,但是恰恰是这种“肤浅”,带领读者远离了媚俗的欲望展览、粗鄙的暴力展示和无聊的无病呻吟。

晓航的小说就像一棵生机勃勃的小树,在驻足观赏之余,让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

智性写作

所谓智性写作,是指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总是试图将哲学、真理、科学转化为小说叙事的主要趣味,但是往往又被所描写的世俗力量所瓦解和复义化。从十余年前发表第一篇小说《有谁为我哭泣》起,晓航一直遵循这样的创作理念,《零落九天》,《努力忘记的落日时分》,《当情人已成为往事》,《师兄的透镜》等无不如此。在这些小说中,晓航巧借现实故事的外壳,将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情节、隐喻搭建在一起,最终建构起对科学、人生哲学的探索以及对生命的诡秘追问。 晓航生于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理工类学院,从事过科研工作,做过电台主持人,目前从事商业贸易。仅从他的专业背景与所从事的职业来说,很难将他与文学联系起来。晓航认为,正是他的理工科背景使他拥有与一般作家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不同的世界观和看待事物的态度,从而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写作之路。

晓航说,他喜欢具有“实在意义”的现实主义作品,反对对现实无意义的重复摹写,“即我自己命名的‘庸俗现实主义写作方式’。在晓航看来,一个真正的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要重新组织事实,重新建构世界,或者说给世界一个新的解释”。晓航称,尽管他反对“庸俗的现实主义摹写”,但这并不是说他不关注现实,”我力图通过个人的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的融合,来完成对现实的关照”。

然而,晓航的这种智性写作不可避免地为读者阅读设置了障碍,“我偶尔也能感受到,但既然这已经是贴在我作品上的标签,那就随它去吧。创作就是要独具个性,我不可能照顾到所有读者的阅读感受”。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拉里·伯罗斯    下一篇 李倩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