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派盆景技艺
目录
四川历来以山水雄奇幽险著称于世,这就为川派盆景制作技艺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自然在川派盆景的发展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成都从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上看,四周山水环抱、物产丰饶、人文鼎盛,尤其是山水的雄奇,为盆景艺人提供了真实的样本和无穷的想象空间。四川的山水盆景历来以幽、秀、险、雄、高悬、陡深之造型著称于世;而树木盆景,也以苍古、虬曲、飞垂、倒挂之规律享誉海内外。经过历代盆景艺人的细心体察、潜心悟道与精雕细琢,四川的盆景艺术已经十分成熟并达到相当高度。
从汉代开始,独一无二的巴山蜀水、辉煌灿烂的巴蜀文化、富饶安稳的社会环境,为川派盆景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相传在五代时,孟知祥手下的一名梅姓官员隐居成都西郊,开始营造梅园和从事盆景制作。他根据梅树虬结多姿的特点,制作出千姿百态的梅桩,盘扎出龙飞凤舞的梅树造型。
经过历代盆景艺人的摸索和实践,川派盆景在制作技艺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光就制作技艺而论,可分为树桩盆景制作技艺、山石盆景制作技艺、树石组合类盆景制作技艺三种。第一种擅长表现树木千姿百态的身姿,具有绝妙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效果;第二种技艺擅长表现奇山怪石和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让人耳目一新。第三种技艺则融前两种技艺于一体,综合表现树木山水的幽险,体现出一种和谐而高度凝练的审美观。
无论川派盆景在制作技艺和表现手法上如何千变万化,其核心还是离不开巴山蜀水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浸润和熏陶。四川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植物山水、风土人情,通过盆景艺人的观察和思考,现在都凝结在一种奇妙的盆景作品中。因此,川派盆景历来被誉为“立体”、“无声诗”,其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就是“以小见大,缩龙成寸”及“藏天翻地覆、天地灵气于盈握之中”。20世纪60年代,陈毅元帅在一次品赏川派盆景后,欣然题词:“高等艺术,美化自然。”语虽平淡,但表达了一个四川人对川派盆景的钟爱之情。
充满诗情画意的川派盆景,曾在海内外多次展出中获奖,近年来,又相继推出《盆景》、《中国川派盆景》、《中国川派盆景艺术》等厚重的著作,还成立了相应的盆景艺术家协会,把川派盆景制作技艺推向了更广大的人群和更广阔的市场。
川派盆景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虬曲多资,苍古雄起。常见树种有金弹子、贴梗海棠、银杏、罗汉松、紫薇、六月雪、梅花、火棘等。造型有规则式和自然式之分。
规则式的盆景,采用传统的棕丝蟠扎技法,借助“弯”、“拐”,形成树身的扭曲,富有独特的韵律感。干型格式大致有“滚成抱柱”、“对拐”、“方拐”、“掉拐”、“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冕”、“接弯掉拐”、“老妇梳妆”、“综合法”等10种。蟠扎枝形有平枝、滚枝、半平半滚等。格律之严谨,唯当地功力深厚之艺人方能熟知和操作。
自然式盆景常以山石相配,既具画意,又富有当地风光特色。另外,还有一种以银杏树乳制作的盆景,古朴有趣,为四川所独创。
张重民, 1956年生,毕业于成都教育学院中文专业,历任成都市百花潭公园副主任、成都市人民公园副主任、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副主任、现为成都市人民公园副主任。园林工程师、园林技师;曾分管上述公园盆景创作与生产、公园景点建设、园林绿化、各类展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成都市花卉盆景协会副理事长、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史馆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员、成都市锦水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园林书画摄影协会副会长;成都市历届盆景评比展评委;中国第五届盆景评比展展评委兼微型盆景评比组组长;中国第六届盆景评比展评委;第七届中国盆景评比展监委;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评委;四川省首届盆景精品展组委、评委;中国“蜀汉杯”盆景评比展评委;成都市“红砂杯”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专家组组长、评委;中国第六届花博会暨第四届花木交易会评委。
2000年获四川省盆景艺术家协会授予的“跨世纪优秀盆景艺术家”称号;同年作为中国盆景名家入选《中国当代名人名作盆景精粹》(上海科技出版社)一书。
1998年盆景作品入选《中国盆景艺术大观》(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1年获园林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3年盆景作品入选《中国盆景金奖集》(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5年盆景作品入选《世界盆景金奖集》(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年盆景作品入选《中国川派盆景》(上海科技出版社);同时入选《中国川派盆景艺术》(北京林业出版社),并被评为川派盆景代表人物之一。
1999年、2000年因在造园和盆景方面的优秀业绩,连续两年被评为园林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7年获“川派盆景艺术大师”称号。
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制作技艺”传人。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