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葡萄常料器

“葡萄常”是由常姓人家制作的玻璃葡萄而得名。玻璃器皿制造及玻璃一直被认为是从欧洲传过来的。直到1972年从一座西周早期墓葬中发现了一个穿孔的色料珠,经鉴定是铅钡玻璃制品。同欧洲的纳钙玻璃分数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才改变了玻璃制品从欧洲传来的说法。中国玻璃器皿制造史由此上溯到距今三千多年。

目录

“葡萄常”制造的葡萄等制品都系玻璃为原材料,与料器制作虽同属玻璃制品,但制作方法大不相同。料器葡萄使用有色的玻璃制作出实心葡萄珠,非常厚实、沉重。“葡萄常”所做的葡萄首先要用一根金属管粘烧到火候的玻璃溶液,吹成葡萄珠,是空心的,然后经过贯活、蘸青、揉霜、攒活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才制出成品。因是空心,所做葡萄有真实质感,可以乱真。

入列非遗

葡萄常现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传承谱系

“葡萄常”由常姓人家制作葡萄而得名,传至今日,已是第五代。

创始人:韩其哈日布,又名常在,创造了“葡萄常”艺术,并得慈禧赐匾“天仪常”,其作品收藏于故宫。

第二代:常在长子扎伦布,又名常桂馨。除制作生产外,还进行对外销售。常在次子伊罕布,又名常渭臣。他的技术精湛,其主创作品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常在长女常桂福因个人信仰曾出家为尼,解放后还俗,在家传承技艺。次女常桂禄为崇文区政协委员,主要负责对外联系工作,三女常桂寿在家传承技艺。

第三代:扎伦布之女常玉清在家传承技艺。伊罕布之女常玉龄,曾当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政协委员,得到当时国家主席华国锋亲自接见。为1978年重新恢复葡萄常工艺做出了很大贡献。常桂福、常桂禄、常桂寿、常玉清、常玉龄为传承家族手艺终身未嫁,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葡萄常五处女”。

第四代,常家第四代由五处女抚养长大,但没有传承葡萄常的技术。

第五代,常弘、常燕姐妹二人自小与常桂福、常玉龄生活在一起,经由言传掌握了家传绝迹。于2004年制作出葡萄盆景,使这一民间绝技重现于世。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迪庆香格里拉机场    下一篇 白狼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