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何开四

何开四,男,1945年生,四川泸州人,笔名夏文、晓西,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艺评论家、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评委,茅盾文学奖评委,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委,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顾问。曾任《当代文坛》主编、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职。何开四与魏明伦、苍山牧云3人被《中华辞赋》杂志合称为“辞赋三大家”。
中文名
何开四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泸州
出生日期
1945年
主要成就
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获广电部“星光”奖
获全国电视“金鹰”奖
获全国“文华”奖
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奖
代表作品
《巴蜀文化赋》《成都赋》等
职业
文艺评论家、作家,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笔名
夏文、晓西
毕业院校
厦门大学中文系

目录

何开四何开四
  1945年,出生于四川省

何开四何开四
  1.写赋要有劲,三十多岁就没有力气了,怎么能把赋那么宏大的气势发挥得出来?

2.碑赋提升的精神反过来对人的激励作用注定着它强大的生命力,也符合盛世写碑文的历史传统,必将成为显学。

3.邀请我写赋的人很多,让我为家族或者个人写赋的邀请,我都一概拒绝。因为“哀乐虽为私情,文章则是公器”,是知识分子恪守准则。

4.我最欣赏

厦门大学教授郑朝宗这样评价何开四的文辞风格:“精力充沛,辩才无碍,颇有其乡先贤苏长公之风”;

钱钟书评价何开四的“钱学”研究:“略翻一遍,极见穿穴贯通,可佩也,亦可畏也。”

巴蜀文化研究学者

何开四《清廉赋》何开四《清廉赋》
著作

1982年,何开四在厦门大学读研究生期间,撰写了10万字的研究生论文《钱钟书美学思想的历史演进》,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国内第一部钱学研究专著《碧海掣鲸录》,在国内外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海内外近百家报刊发表文章予以高度评价。

何开四任《当代文坛》主编期间,撰写了大量当代文艺批评文章,后结集《批评与探索》一书出版。

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集《血染的风采》《藏医大师措如才郎》以及诠释学以致用的《制胜十三韬》等各类著作十余种,累计300多万字。

撰有《巴蜀文化赋》《成都赋》《大地赋》《中国农业赋》《白玉赋》《川菜赋》《中华钱币赋》等100多篇碑赋碑赋。其中,《大地赋》《中国农业赋》分别在中国农业展览馆和中华世纪坛刊刻展出,《中华钱币赋》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中华辞赋》杂志将魏明伦、苍山牧云以及何开四合称“辞赋三大家”,何开四被海外学者冰凌誉为“天下写赋第一人”。

除从事理论及编辑工作外,还广泛涉及各门类的文艺创作。电视作品主要有10集音乐史诗片《长征组歌》、16集大型电视片《古堰长流》、35集四川旅游风光片《魅力天府》、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百年巴金》、纪录片《决战贫困》等,累计近百集,大部分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担任多次大型文艺晚会的创意及总撰稿,代表作为《四川国际电视节开幕式文艺晚会》《大唐华章》《巴蜀华章》等。

长于文化策划,四川省大型雕朔《巴蜀文化墙》《国窖文化广场》《构建泸州水路双城设想》等均为其撰写的创意文案。

主编

主编了《四川建国50年文学作品选·评论卷》、《四川中青年作家评论集》等多种文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阳平关站    下一篇 焦耳汤姆孙效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