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思想者

《思想者》是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的雕像,该模型在罗丹的指导下有多个雕塑,最主要的雕像为青铜,底座为大理石材料,尺寸为180x98x145厘米,现藏于巴黎博物馆。1880年制作石膏模型为68.5x40x50厘米,现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中文名
思想者
外文名
The Thinker
作者
奥古斯特·罗丹
类别
雕塑
创作年代
1880年
法文名
Le Poète

目录

思想者思想者
  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咬着拳头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 

雕塑人物全身赤裸,腰身微弓,左手在左膝上自然放置,右腿支撑着右臂,右手脱在有着凌厉线条的下巴雕像上,握紧的拳头用力地顶在嘴唇上,本身就十分健美的肌肉此时更是紧张地隆起,露出饱满的线条雕像形象虽然是静止的,但似乎显示出他在进行着高强度的劳动他神态庄严肃穆,似在审视着宇宙中的一切。 

《思想者》这部作品是

时代背景

19世纪-20世纪的法国,正是

1880年,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即将动工,法国政府委托罗丹为它的青铜大门做装饰性的雕刻。这时,罗丹想到了雕塑家吉贝尔蒂于为

思想者思想者
  作品主题

作品形象包含着静和动两个对立的因素。静(沉思)是暂时的,动(在强壮体魄中孕育着的无穷精力)是绝对的。《思想者》静坐着,但他的神情和姿势却给人不稳定的动感,似乎即将行动。因此,不能把《思想者》理解为消极的、低沉的形象。他有着改造世界的双手,他全身充满着精力。人们在欣赏《思想者》时,自然地会想到当代受压迫和凌辱,但是有力量的无产者。

从《思想者》这部作品的艺术结构和艺术手法上看,罗丹着重在表现这么一个问题—“象意”。罗丹所谓“象意”,就是以一定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以达到一种哲学或人生态度的崇高境界。“象”指艺术形象,意指精神境界,其艺术表现形式为“雕塑的光影或雕塑的色彩”。

罗丹在《思想者》这部作品里面,更多的并不是强调作品本身,而是在强调其核心的内涵—思想,人类的整合思想。这就是罗丹的“意”,即思想。这么说,罗月一所强调的“象意”其实质是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所整合体现和反映的思想。

在这部作品里,一种超然的力量与心灵运动所整合建构的自然核心力—自然力和心力同构整合的运动的表现形式—空间自我运动。这种空间自我的运动形式直接表现为存在本身(艺术作品)和非存在本身(可视空间)的对抗。当存在本身展现在观者眼前时,它们共同构成实体空间—自然界存在的一切物体或物质,包括人及人所创造的一切,当然应该包括艺术作品。

《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思想者的艺术形象。它不但是人类每一个个体的代表,也是人类总体的代表。从个体而言,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领,在静静的思考着人类整体发展的艰难和所经历的各种苦难。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有力的拳头触及厚厚的干裂的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但最终表现的是反抗和斗争。这种痛苦对于罗丹而言是一种自然,这种反抗和斗争则更是一种自然—一种不可抗拒的社会发展规律。正是这种自然,使得人们具有了一种平实的心态。但是,他冷静关注着人的发展状况,并且表现出极度的同情和爱惜,尤其是对那些犯罪的人不能下最后的判决,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伟大诗人但丁内心的苦闷,而这种苦闷,也是《思想者》本身的苦闷。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前额和眉弓极度的向外凸出,双眼又极度的凹陷,隐没在暗影之中,增强了苦闷沉思的表情,小腿肌键的伸张与收缩,极力弯曲紧扣地面而保持稳定的脚趾,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这部作品,是象征主意的体现和反映,也是

《思想者》作为罗丹一件艺术杰作,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一直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在20世纪初,人们把它作为一种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 

在1905年,

思想者思想者
  罗丹在1880年左右创作了第一个小型石膏《思想者》雕塑。第一个大型铜铸雕塑是在1902年完成的,直到1904年才与公众见面。由于罗丹仰慕者们一起募集资金买下了这尊雕塑,它才成为巴黎的财产,于1906年置于先祠寺门前。

罗丹创作的第一个《思想者》铜雕现收藏于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大学校园内。该铜雕创作于巴黎,于1901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进行首次展览,之后将之赠与该城市。该铜雕是唯一一版以脱蜡铸造法制成的《思想者》。 

1888年,《思想者》第一次在

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家。他是西方近代史上杰出的雕塑大师。出生在巴黎一个平民家庭,14岁时进入巴黎实用美术学院学习,后开始学雕塑,并且做过当时著名雕塑家加里埃·贝勒斯的助手。曾去布鲁塞尔创作雕塑5年,1875年到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塞罗作品的感动,从而确立了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邰立平    下一篇 王超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