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祚
- 本名
- 郭祚
- 别称
- 东光伯
- 字号
- 字季祐
- 谥号
- 文贞
- 所处时代
- 北魏
- 民族
- 华夏(汉)
- 出生地
- 太原晋阳
- 出生时间
- 449年(北魏太平真君十年)
- 去世时间
- 515年(北魏延昌四年)八月初五日
- 主要成就
- 力行改革;鉴别士族
- 家世归属
- 太原郭氏
目录
郭祚出身于魏晋名门士族,其七世祖为三国时曹魏车骑将军
后郭祚奉旨外抚,为使持节、镇北将军、瀛州刺史,不久又转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在青州任内适逢天灾,百姓饥弊,史载郭祚“矜伤爱下,多所赈恤”,以致当地人民一直感激和怀念他。
郭祚解任回京,复任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并州人中正,后又迁任尚书右仆射,参与朝中大事。正始元年(504年)十二月,朝廷议定新律令就由郭祚与侍中、黄门共同参议刊正。正始四年(507年),大司马门不准车马出入的规定,也是采纳郭祚的建议而开始实行的。延昌元年(512年)十月,元诩被立皇太子,郭祚又奉诏以本官领太子少师,成为孝明帝幼年时的师傅,可见宣武帝对郭祚的才学是非常赏识和信任的。
郭祚晚年为官处事愈加谨慎练达,且能审时度势,以求进取。当时官吏的选拔升迁多按门第品级和任职年限巳成风气,而郭祚凡参与考格之事,便多向宣武帝请示,绝不擅自作主,因而又加散骑常侍。宣武帝要建明堂、国学,而郭祚认为“边郊多垒,烽驿未息,不可于师旅之际,兴板筑之功。”便向宣武帝细说道理,并建议“宜待丰靖之年,因子来之力,可不时而就”,故更得宣武帝的宠信。史载“世宗末年,每引祚入东官,密受赏赍,多至百余万。又特赐以剑杖,思宠甚深。”遂迁尚书左仆射。
十代祖辈:郭遵,太原晋阳人,东汉兖州刺史、光禄大夫。遵族子全。
九代祖辈:郭全,东汉大司农。
八代祖辈:郭缊,东汉末雁门郡太守。
七代祖辈:郭淮,曹魏车骑将军、阳曲侯,赠大将军;郭配,魏城阳郡太守;郭镇,谒者仆射、昌平侯;郭亮。
六代祖辈:郭统,曹魏荆州刺史、阳曲县侯;郭展(字泰舒,郭配长子)、郭豫(字泰宁,郭配次子)、郭奕(字泰业,郭镇之子,西晋尚书、雍州刺史、平陵县男)。
五代祖辈:郭正(郭统之子,西晋汾阳子)、郭彰(西晋尚书、冠军县侯)。
高祖辈:郭殷,其父不详,东晋初与刘群、崔悦、裴宪、卢谌等中原名士仕石赵,官至司空,郭淮侄曾孙。
曾祖辈:郭庆,其父不详,前秦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襄城侯。
祖辈:郭逸,其父不详,郭庆之侄,郭亮五世孙,北魏徐州刺史。
父辈:郭洪之,郭逸之子;郭澄之,其父不详,东晋末相国参军、南丰侯;郭昶之,澄之之兄,江州刺史;郭生,北燕尚书令、镇东大将军,郭幸之子。
同辈:郭恃,其父名不详,北魏青州刺史,郭淮七世孙;郭祚,北魏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官封侍中、尚书右仆射、东光伯,洪之之子。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