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傅山

傅山(1607.8.11 -1684.8.2)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傅山自称为老庄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场合与作品中反复强调、自陈:“老夫学老庄者也”、“我本徒蒙庄”、“吾师庄先生”、“吾漆园家学”。自觉继承道家学派的思想文化。他对老庄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泰初有无”、“隐而不隐”等命题,都作了认真的研究与阐发,对道家传统思想作了发展 ,常以老庄之徒自居。傅山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傅山的草书圈眼多,繁而不乱,于郁勃浑脱之中,又有逸岩之态”。 著有《霜红龛集》等。一些武侠小说里,傅山被描写为武侠高手。他是著名的道家学者,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他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清史稿》卷五百一有传。
本名
傅山
别称
傅青主、傅鼎臣
字号
青竹、青主、仁仲、真山啬庐、朱衣道人、石道人、徐渭传人等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山西阳曲
出生时间
公元1607年8月11日
去世时间
公元1684年8月2日
主要作品
《霜红龛集》《傅青主女科》等
主要成就

书法、绘画、中医

目录

傅山傅山

明末清初之际,地处山西腹地的太原府阳曲县(今太原市),出了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道家人物。他的事迹生平,不见于正史记载,甚至连专门记载地方历史陈迹的县志、府志,也只见廖廖数语。然而他的声誉和影响却是相当之大,相当之深,毫不夸张地说,在太原地区乃至三晋大地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颇受人民群众拥戴。在整个山西乃至于全国也称得上声名遐迩,彪炳于后。他就是明清之际的志士仁人傅山——

傅山傅山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傅山历来有“学海”的称誉, 他工书善画, 博极群籍,在经史子集、 文学诗词、 书法绘画、 钟鼎文字、 医学医术诸领域都有精深研究 , 所提倡的 “经子不分” “经子平等” 思想更是开一代风气之先, 其研究、 批点诸子著作之多、 内容之广泛,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是少见的。 而诸子当中, 最倾尽其心力、 最能体现其思想风貌的则首推 《

傅山书画作品傅山书画作品

傅山学术研究的重点是诸子,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庄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墨子注》《鬼谷子注》《公孙龙子注》、《淮南子注》等,另有许多有关诸子批注及文字散见在《霜红龛集》中  。

传世医书有《

《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

傅山,阳曲人。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饭。读书过目成诵。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少媕冘。提学袁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山约同学曹良直等诣通政使,三上书讼之,巡抚吴甡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闻一下,甲申后,山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继咸自

傅山像傅山像
结交志士

不久后,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傅山开始了长期、秘密的反清活动,暗中发展反清力量,而宗教无意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为了更好的联络佛门道门志士,傅山穿朱衣道士服装,住在佛教的寺庙里,交友遍布儒道释各界,连伊斯兰教都有他的朋友。傅山虽是道士身份,但他戴黄冠,并非主张追求道教的超世间目标,从理论上,他认为成仙是不可能的,没有“百岁不死 之人”。还批注过《

汉白玉石匾傅山题汉白玉石匾

处于董赵书风笼罩书坛之际的傅山,也曾学过赵孟頫,明亡以后专攻颜鲁公,再后直取魏晋,逆流而上,直入渊 薮。全祖望《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云:“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钟王,朴实古拙。他曾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处,终是俗格。”傅山喜以篆隶笔法作书,重骨力,宗颜书而参以钟王意趣,并受王铎书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时誉。他后期对赵字贬斥得很利害“予不极喜

顾炎武: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又酬傅处士韵》)

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广师篇》)

读书不多,轻言著述,必误后学……虽青主读书四五十年,亦同此见。(《与

傅山祠堂
傅山祠堂傅山祠堂

傅山祠堂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傅山先生故里“西是在一户老夫妇二百多亩的农耕与民居两用地上建造的,占地约一百多平方米。古代,这里属太原府阳曲县管辖,解放后,归太原市北郊区。

自先生仙逝三百余年以来,百姓无时不刻,用各种方法纪念来表达对先生的爱戴与敬仰,在西村先生故里,百姓自发地造祠堂,虽矮小简朴,又多次遭受毁坏,多次靠这户村民自己微薄的力量再修缮,九十年代末,改为水泥与木料混合结构。在老夫妇的日夜看护中,祠堂中一点一点彩绘装饰,重新泥塑了先生塑像,并在2006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先生诞辰四百周年〔虚岁〕纪念日,安装悬挂了“傅山书体传承人邵学军先生题写的“傅山祠堂”牌匾,以供各地文人雅士瞻仰,及善人求仙问医。

傅山纪念馆
傅山纪念馆傅山纪念馆

傅山纪念馆位于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内胜瀛楼的西南侧,是坐南向北的一座清代建筑的四合院,其总占地面积553.5平方米,整个馆址东西宽20.7米,南北深27米,馆内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构形与装饰,内有南屋五楹,东西配房各三间,前开屏门,别成院落,东北隅辟小门,东出别构小院。馆内四周连通,布展灵活方便,为回廊式的展厅,雕刻精致,油饰彩绘,雅致怡人。纪念馆是永久性陈列展览与收藏傅山书画精品、文献资料及对外文化交流,举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傅山纪念馆,原为同乐亭,创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清乾隆书法家杨二酉《同乐亭记》写道:“里人岁时宴飨,来会于斯,无移樽择胜之劳,有少长咸集之盛,故颜其亭曰同乐。”刘大鹏有联“同声相应,同会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1964年,经太原市政府批准,在同乐亭原址上,向西扩建三米,其名由同乐亭改为“山西历代书画馆”,此名匾由郭沫若题写,后改为为“傅山书画展览馆”、“傅山纪念馆”。

作为三晋文化名人傅山的故里,从古到今,用傅山命名的学校、街道、医院、商铺日渐增多,为挖掘傅山文化及其产业,打造弘扬傅山文化氛围。早在一九九二年初,原北郊区委书记范世康就作了打造傅山名人品牌、开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向阳工商十里一条街的批示,1995年至1998年间又进行了三次大的规划。2004年为进一步挖掘傅山瑰宝,在区委、区政府的牵头下,在向阳镇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下,策划了“中华傅山园”“傅山广场”的建设规划项目。

山西作为傅山先生的故乡,山西人民始终对先生怀着崇高的敬意和怀念。2007年,当此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之际,目前收藏有国内最多先生遗墨的山西博物院,联合晋祠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多家大型文博收藏单位,将之前分散各地的先生书画作品汇聚一处,作一集中展示。这是300年来很多先生手泽遗珍第一次重归故里,也是先生作品的空前大聚合,这是纪念傅山先生的一次隆重活动。暂定于2007年9月25日左右开,展出时间三个月。

傅山墓

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的崛围山,南北走向,山势陡峻,南有青峰,北有飞云峰,两峰间是东西方向的山谷。山上有著名的多福寺、舍利塔,现为太原市的一个旅游景区。从南峰脚下直到山顶,有顺山而筑的石阶,踏着石阶往上大约三百级左右,路旁便见一座现代用砖围砌的墓碑,正中刻有“供奉傅山先生之神位”的字样。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陶淑著,河北省《衡水县志》地理卷之二地理丘墓第十五页载:“明 傅山墓在治西四十里”。清道光二十三年编印的《阳曲县志》中,有如此记载:“国朝征君傅山墓在西山“。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拓跋遵    下一篇 拓跋子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