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琮
- 本名
- 于琮
- 字号
- 字礼用
- 所处时代
- 唐朝
- 民族族群
- 汉人
- 汉人
- 河南洛阳
- 出生时间
- 不详
- 去世时间
- 881年1月
- 官职
- 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等
目录
于琮年轻时以门荫入仕,虽胸怀大志,却一直未得重用,只有驸马都尉
唐宣宗起初欲将永福公主下嫁于琮。永福公主生性骄纵,与宣宗一同吃饭时,因生气竟将筷子折断。宣宗道:“这种脾气怎能嫁给士人为妻。”于琮因此改娶广德公主。黄巢之乱时,于琮遇害。广德公主哭道:“今日我绝不独存,贼军速速杀我。”黄巢不肯,公主便返回房中,自缢而死。
父亲: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九十九》
《新唐书·卷一百四·列传第二十九》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唐纪六十五》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唐纪六十六》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唐纪六十八》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三·唐纪六十九》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唐纪七十》
唐朝贵族为何不愿做驸马:公主品德差驸马只是附庸品
据凤凰网2015年4月19日报道,唐朝有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贵族们都不愿娶公主为妻。唐朝人对于担任驸马这件事情,不但不羡慕,大多数还非常排斥。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宣宗皇帝要宰相在当年的新科进士中选拔一位当驸马,于是便有人向宣宗推荐当年新科进士王徽。但是王徽听到了这消息后,便赶快跑到宰相面前,哭泣哀求说,他王徽今年已经年过40,年老体衰,又体弱多病,实在不适合匹配公主,恳请相爷在皇上面前替他说情,千万别招他为驸马。祈求宰相帮忙推托,可见唐代当时的进士大多数是不想当驸马的,而当时很多公卿大臣都很害怕娶公主,也害怕与皇室结为亲家。
不仅新科进士不喜欢娶公主,甚至连隐士也不肯娶公主为妻。《明皇杂录》记载:早在唐玄宗时,玄宗想把她妹妹玉真公主许配给方士张果(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张果便跟他两位朋友王迥质和萧华说:“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畏也。”意思是说:娶个公主过门,等于平白生出个官府来管你,这是多可怕的事啊?张果在说这话时,刚好皇帝派的使者也来到,说要将玉真公主许配给张果,张果便大笑不肯接受。方士,其实在唐代时社会地位并不高,但连一个区区方士都不肯娶公主,可见当时人们对公主的印象实在不好。
士大夫跟世家大族都不愿意娶公主,便造成唐代公主婚姻的困难。于是,公主可以下嫁的对象,便多半集中在功勋大臣的家族,尤其是那些不是出身于世袭门第或世家大族的功勋大臣们。这些人因为出身没有世家大族那么名贵,也因为他们的地位,都是来自于朝廷给的官名,所以为了保持自己的高官爵位,功勋大臣们也就不得不接纳公主为妻或媳妇。一旦某个这类家族接纳了第一位公主以后,这个家族往往就会陆续接纳第2个、第3个公主嫁给自己家族的其他成员,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亲上加亲”观念。然而,为什么唐人都畏惧娶公主为妻?
一、唐朝公主多半品德不佳。不知道是否是李唐皇室家教不良,多数公主表现出的品德往往不好。如唐宣宗想把永福公主嫁给于琮,后来宣宗发现永福公主品行不佳,于是婚事作罢,宣宗自己把婚约收回了。公主出嫁后的败德之事甚多,譬如高祖的女儿永嘉公主嫁给了窦奉节,却跟有妇之夫杨豫之淫乱私通。唐太宗女儿合浦公主嫁给了房遗爱,房遗爱就是太宗亲信重臣房玄龄之子,双方家族都是当时有头有脸的人物,但合浦公主竟偷偷和一位和尚私通。唐中宗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却又跟武崇训的堂兄弟武延秀淫乱。
二、公主下嫁后设有公主府,驸马不过是府内的附庸。在唐代,普通的公主封邑是千户,有时恩宠高的公主还可封到1400户。所谓封邑的户数,实际上就是中央政府将这些户数的赋税都送给公主花费,所以公主等于是有薪俸的,她拿的是政府丰厚的津贴。此外,公主设有公主府,公主府里面有邑臣,也就是说她有下属官吏归她指挥。根据《唐六典》记载:“公主府有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录事一人,从九品下。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家财货出入、田园征封之事,其制度皆隶宗正焉。”此外,皇帝在公主出嫁时还会赐给奴仆,这些奴仆人数数量不受限制,所以公主下嫁有很多陪嫁的仆人与财货。此外,公主下嫁,皇帝必定会为公主盖一间新宅第。
这些新宅第有些是觅地新建,也些则根本就将驸马原先的旧家拆了重建,所以公主下嫁,嫁妆非常丰厚。也就是说,公主下嫁是带了大量的财产与官吏、官署、仆人一起进门,所以驸马就住在公主府里,公主府的一切财富,包括官吏、奴仆,都属于公主,由公主直接指挥,驸马在公主府中的地位类似附庸,完全没有主权。而如果公主死亡,驸马还要为公主守3年丧。而唐代毕竟还是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驸马在家中似乎缺少男性的尊严,所以驸马心中多半不愉快,在这情形下,哪个男人愿意很热衷地做驸马呢?
三、当了驸马反而不容易升官。在唐代,一个男人娶了公主以后,便有了“驸马都尉”的官衔,于是简称为驸马。一般来说,驸马与公主结婚后,都会立刻加上一个“三品员外官”的官衔。三品,在唐代是很高的职阶,唐代的宰相,一般都是三品官。按唐代惯例,除非真的如郭子仪般立过天大功劳的人,否则一、二品的高官官阶,是不会轻易颁赐给官员的,所以可说三品官已是唐代的最高官阶。但是“三品员外官”则不然,唐代所谓“员外官”,是指原缺以外的官,也就是正式编制以外的官,只是个编制外的虚衔,不是个正式的官。唐玄宗以后,员外官又改称为“检校官”,凡是任何一个官位,哪怕是上至宰相的大官,只要是加上“检校”两字衔头,就只是一个虚衔空位而已,不能去任何单位上班。所以驸马虽然有官衔,但也只是个虚的官衔而已,根本不能算正式官吏。
有了以上的因素,唐代人对驸马身份毫无兴趣的原因就清楚了。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