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夫
- 姓名
- 张劲夫
- 别名
- 张世德
- 性别
- 男
- 出生地
- 安徽省合肥县(今肥东县)
- 籍贯
- 江苏江浦
- 出生日期
- 1914年6月
- 毕业院校
- 南京晓庄师范学校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 入党时间
- 1935年
目录
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在中共十三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艰难求学路 毅然投晓庄
张劲夫出生不久,祖母与父亲就订有“协议”,无论如何也要供他读书,以达出人头地张劲夫,给家庭带来新的生计。他记得五、六岁时,在外做小生意的父亲,每年冬季回家探亲时,都请人教他读书认字。八岁时进了本村新办的小学读书,这个学校实行的办法,是学得快的可以多学。在国文方面,张劲夫一年就学完了四年的课本。后来改读私塾,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背不出的要打板子,他从没受过先生的惩罚,这使祖母非常高兴。1924年冬,家庭人口增多,生活日艰,父亲与祖母商量,他这一房人口多,想迁居江浦县租地耕种。为了生存,祖母忍痛答应了。少年的张劲夫不愿离开慈爱的祖母。父亲对他说:“不走,不但书念不成,连饭也吃不上。”他在尝到了生活苦涩的同时,也懂得了他在这个大家庭里应当承担的一份责任。迁居江浦,对张劲夫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按照老传统,他被过继给四祖父当孙子,继承其在江浦的家产,延续那一支张家的香火。张劲夫在江浦读完四书五经,15岁进入县城一所私立国文补习学校。靠租地种的父母,养活5个孩子,已经借了几笔债,虽然想尽了一切办法,还是交不起学膳费。在一个下雪天,他见到母张劲夫亲向学校送柴给自己抵膳费的情景,目不忍睹,决心要为父母分忧。他去求教于校长兼老师的邓西亭先生。邓先生向他推荐了陶行知在南京办的晓庄师范学校,说那里不收学费,吃住在农民家、费用低,很适合家庭困难的学生。他抱着读师范能够将来当教师,以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的目的,1930年5月,踏进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大门。
晓庄学校末期生 山海工学团团长
随着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兴起,二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一场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运动,其代表人物之一的陶行知先生,靠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支持,于1927年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它不同于中国的正规学校,倡导“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与生活实践。晓庄师范学校实际也是中共地下组织在陶先生“篱笆墙”里的一个秘密活动据点。1930年夏季,张劲夫到晓庄学校时,学校已被勒令解散,师生正在进行护校运动。张劲夫在校学习三个月,成为晓庄师范的末期学生。进校时没有见到陶先生的面,首先见到的是陶先生的《护校宣言》。他号召“大家起来保护晓庄,爱护人权,爱护百折不回的和平奋斗,爱护教人做主人的革张劲夫命教育,爱护向前上进的时代革命,爱护自由平等的中华民国之创造,爱护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水仙花看的理想社会之实现。”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张劲夫。接着,他读了陶先生写的书,了解了陶先生是要在穷国家探寻办教育的穷办法,学生在“做”上学,老师在“做”上教,活学活用。他非常赞成陶先生提倡的“小先生制”,以及“即知即传人”和“知识为公”等主张。陶先生认为书只是一种工具,是做学问的工具,因此提倡要活用书、用活书,而不要死读书,读书死。他极其重视德育,有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此时的张劲夫,是像当年看待祖母的世故经一样,来看待陶先生的真知灼见。张劲夫跟随陶先生在山海工学团学习、奋斗了四年,他认为,在这一时期,陶先生进一步教会了他“怎样做人,如何做人。”陶先生提出“人民第一,人民至上,一切为人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以及“爱满天下”等等,这些用真情和真知凝炼出来的格言,像火焰那样温暖人,像磁石那样吸引人。陶先生的伟大品格影响了张劲夫的一生。古人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逢”,张劲夫后来在《思陶集》中深情地说,“他是我在旧中国遇到的一位难得的人师。”张劲夫还说:陶夫子“是促使我提着头去找共产党的重要推动力。”1933年,张劲夫开始受到中共上海地下党的影响,知道了“社会主义”思想。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使他更坚定了拥护共产党的信念。他在陶先生鼓励下用写稿得来的300元稿费,张劲夫还清了家庭的债务,把家安排好了,丢掉了后顾之忧,勇敢地投身到了革命的洪流之中。他向晓庄学校时的同学、地下党员王洞若提出入党的请求,1934年先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新兴教育工作者联盟”(亦称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1935年12月又经王洞若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他的公开身份是山海工学团团长(即校长)。张劲夫入党这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华北,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北平爆发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陶行知随即请南下学生领袖到工学团作报告。12月27日,上海成立“文化界救国会”,山海工学团以集体的名义加入救国会。1936年1月23日成立国难教育社,陶先生被推举为理事长,张劲夫担任该社总党团委员,公开身份是总干事,参与了上海各界救国会的领导工作,为党坚持上海的地下斗争做出了贡献。
战火青春 百炼成钢
1914年6月6日,安徽省合肥县(今肥东县)东北乡大张村的一家农户,出生了一名男婴,取名张世德,因为生肖属虎,乳名叫“虎仔”。按中国农历,虎仔的生日是5月13日,那天恰是芒种。虎仔长大成人以后,也始终都像是处在芒种时节的农民,只是他后来的人生舞台要比农田宽阔得多。从农家走出来的张世德,后来更名“劲夫”,行而知,知而行,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战斗了一生,耕耘了一生,勤勉自强,不遗余力,确确实实一“劲夫”。纵观张劲夫的人生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是始终忠于人民利益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人民的忠诚儿子,一个永远的小学生,永远的耕耘者。他的一生是勤奋学习的一生,忘我工作的一生。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