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伎
目录
西凉伎1
刺封疆之臣2
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3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4眼睛银帖5齿。
奋迅6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7来万里。
紫髯8深目两胡儿,鼓舞9跳粱10前致辞11。
应似12凉州未陷日13,安西都护14进15来时。
须臾16云得新消息17,安西路绝归不得。
泣向狮子涕双垂,凉州陷没知不知。
狮子回头向西望,哀吼一声观者悲。
贞元18边将爱此曲19,醉坐笑看看不足。
享宾犒士宴监军20,狮子胡儿长在目。
有一征夫年七十,见弄21凉州22低面泣。
泣罢敛手23白24将军,主忧臣辱25昔所闻。
自从天宝26兵戈27起,犬戎28日夜吞西鄙29。
凉州陷来四十年30,河陇31侵将32七千里。
平时安西万里疆33,今日边防在凤翔34。
缘边35空屯36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
遗民37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
天子每思长痛惜38,将军欲说合38惭羞。
奈何39仍看西凉伎,取笑资41欢无所愧。
纵42无智力43未能收,忍取西凉弄为戏。
1、西凉伎(jì):唐代剧目之一,为中唐时期的全能剧。曰“西凉伎”,乃借伎艺名为剧名。据《唐戏弄》考订,此剧前身为《胡腾》歌舞剧,以西凉乐、狮子舞及二胡儿之科白表演为主,以《胡腾舞》为重要穿插。源于印度等地,后传入中国,盛行于敦煌(唐沙州)、酒泉(唐肃州,西凉故地)一带。
2、封疆之臣:指对国境线上负有重大使命的将帅。
3、胡人:古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统称。这里指舞狮人。
4、镀:以金粉涂物。
5、帖:贴。
6、奋迅:迅发、迅速。这里指狮子猛然用力地抖动毛衣。
7、流沙:玉门关以西的沙漠地带。西北一带大沙漠上的沙子会随风流动,所以叫流沙。这里用以借指西北边远地区。
8、髯(rán):胡须。
9、鼓舞:合乐而舞。
10、跳粱:跳跃,这是狮子舞的步法。
11、前致辞:向前讲话。指舞狮人对观众的表白。
12、应似:应当、好似,揣度之辞。
13、凉州未陷日:广德二年(764)凉州为吐蕃所陷。凉州,西汉置,唐治武威(今甘肃武威县),属安西都护府辖地。
14、安西都护:安西都护府设在交河城,即今新疆吐鲁番西十公里处,辖境内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镇等等,贞元六年(790)没于吐蕃。
15、进:献。
16、须臾:一会儿。
17、新消息:即指上述凉州陷落,吐蕃长驱直入西安都护辖境。所以下句说“西安路绝”。
18、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
19、此曲:指前面胡儿与狮子的表演。
20、监军:皇帝派往边镇的宦官,负责监督军事。一作“三军”。
21、弄:演奏。
22、凉州:乐曲名,这里指《狮子舞》的伴奏曲。
23、敛(liǎn)手:拱手,表示恭敬。
24、白:禀告。
25、主忧臣辱:皇帝忧虑而不能为其分忧解难,是臣子的羞辱。《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26、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
27、兵戈:指天宝十四年(755)的安史之乱。
28、犬戎:古族名。殷、周时,游牧于泾、渭流域,是殷、周西境的劲敌.后迫使周室东迁。这里借喻吐蕃。
29、西鄙:西部边地。
30、四十年:凉州是代宗广德二年(764)沦陷的,到作者作这首诗的元和四年(809),已有四十五个年头,这里是用其整数
31、河陇:河西(黄河以西)、陇右(陇山以西)连称。唐西北边地,属地二十余州,天宝乱后.渐为吐蕃尽占。
32、侵将:侵去。将,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
33、疆:边界。
34、凤翔:地名。在今陕西宝鸡。
35、缘边:沿着边境。缘,通“沿”。
36、屯(tún):驻守,驻扎。
37、遗民:亡国之民。这里指吐蕃沦陷区的河陇人民。
38、痛惜:沉痛地惋惜。
39、合:应该
40、奈何:怎么,为什么。
41、资:取。
42、纵:即使。
43、智力:能力。
《西凉》杂伎是什么样子?假扮的胡人玩弄伪装的狮子。
木刻的狮头丝作的尾巴,金镀的眼睛银帖的齿牙。
抖擞毛衣摇摆着双耳,仿佛来自遥远的流沙。
紫髯深眼的两个胡儿,鼓舞跳跃地向前致辞。
就像凉州还没有失陷,安西都护送来的样子。
接着说“得到新的消息:安西的路断难回乡里。”
面对着狮子涕垂泪掉,“凉州陷落,你知不知道?”
狮子回头遥望西方,哀吼一声,观者也悲伤。
守边的将军爱这个调调,酒醉饭饱拿它来取笑。
势军待客欢宴监军,都离不开狮子胡人。
有一个战士七十高龄,见演《凉州》低头泪零。
抹掉眼泪向将军陈诉:“‘主忧臣辱’是古来的明训。
天宝以来战争不息,吐蕃不断地侵我土地。
凉州失守了四十来年,河陇沦陷了七千余里。
从前安西有万里的边疆,现在的边防却设在凤翔。
沿边空驻了十万大军,饱食暖衣闲度时光。
凉州的遗民盼望光复,将士却没有光复的意图。
皇帝为这事时常发愁,将军眼看着能不害羞?
为什么还看西凉的杂伎,取笑寻欢没一点愧意?
即使缺乏收回西凉的能力,怎忍心还把西凉拿来作戏!”
安史乱后,唐王朝国力衰落,居西南的吐蕃上层统治者乘机作乱,侵占了王朝西北西南的大批属国和羁縻州,甚至长驱直逼王朝的心脏地带。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被夺。对此,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与边将未能进行长期有力的斗争,很多边将畏敌不前,宴乐忘仇,致使国土长期沦陷,沦陷区人民受到敌人残忍的奴役。为此,白居易在元和四年(809)写了这首和元稹的诗,表示了对边将的无限愤慨和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诗歌开头到“哀吼一声观者悲”,写凉州狮子舞的表演形式及内容。凉州狮子舞,由戴胡人假面具的演员和舞弄假狮子的演员组成。诗人用四句诗来写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接着诗人写狮子舞的剧情,由两个带胡人假面具的演员上台介绍狮子舞被军中欣赏的时间是凉州还没有攻陷之时,由安西都护带进来的。过了一会儿,传来新消息,安西都护府的回路已经被吐蕃人占领,回不去了。于是这两个假面人向假狮子哭泣。假狮子听了此话回头向西望去,它留恋自己的家乡,于是哀吼一声,观众看了都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只有四句,从“贞元边将爱此曲”到“狮子胡儿长在目”,写现在的边关将领喜欢看狮子舞,喝醉了坐着看狮子舞表演不知疲倦,而无论是宴请宾客、犒劳士兵还是会宴三军将士,都要看狮子舞。这是一个过渡段,但所揭露的事实却极重要,说明了边关将领不思进取,耽于游戏,致使国土沦陷而不能收复。对此情景当然会有人出来说话,于是就有了第三部分的内容。
第三部分从“有一征夫年七十”到诗篇的结束,写一个老战士终于忍不住了,向边关将领发作了。诗人之所以让年已七十的老人出场,是因为这个老人曾经经历过凉州的沦陷和安西都护辖区的陷落,他是这一历史的见证人,他也最有这种国土被侵夺的耻辱感。老人看凉州狮子舞和那些没有经历过此番变故的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老兵的这一番话可谓义正词严,当然他实际上是诗人的代言人。老兵的话有几个关键意思:一是“主忧臣辱”,将领不应对皇上的忧虑无动干衷;二是边关日益内迁,但将卒却无所事事,根本无意收复失地;三是即使不能收复西凉,也不应将西凉的狮子舞当作游戏。这番话说出口,虽然边关将领不爱听,但也奈何这个老兵不得,因为这些将领理亏。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对以狮子舞来娱乐军营感到难以忍受,这与狮子舞的情节内容有关,它本身具有严肃的内容,有召唤将士们起来行动的深层意图,而不是一个娱乐性的题材。将一个严肃的主题变成一种娱乐性作品来欣赏,反映出当时的边关将士尤其是将领已经对国土被蚕食鲸吞这一事实麻木不仁了,这才是最可怕的。可以设想在凉州刚刚陷落的早期,凉州的狮子舞还是用来鼓舞士气的,具有召唤将士们******凉州去的精神力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士对国土的沦陷已经习以为常了,凉州狮子舞原有的鼓舞士气的意义已经荡然无存了。但对诗人来说,如果凉州狮子舞不能鼓舞士气,那也不能用它做娱乐的手段。从诗中也看不出诗人对军队中的歌舞表演就一味反对,但可以看出他旗帜鲜明的一个观点:严肃题材的作品是不能用来娱乐的。这一看法在今天的艺术欣赏中仍然有其指导意义。
《唐宋诗醇》:前半叙事,却插入“应似凉州未陷日”二句,所谓横空盘硬语也。“凉州陷来四十年”四句与前相映,笔力排奡,仿佛似杜,结处仍是香山本色。
《元白诗笺证稿》:乐天以元和四年作此诗时,亦即其在翰林时,非独习闻当日边将骄奢养寇之情事,且亦深知宪宗俭约聚财之苦心。是以其诗中“天子每思常痛惜”之句,不仅指德宗,疑兼谓宪宗。而取以与“将军欲说合惭羞”为映对,尤为旨微语悲,词赅意切。故知乐天诗篇感愤之所在,较之微之仅追赋其少时以草野之身居西陲之境所闻知者,固又有不同也。又取乐天此篇“有一征夫年七十,见弄凉州低面泣”,与《骠国乐》“时有击壤老农夫,暗测君心闲独语”,及《秦中吟·买花》“有一田舍翁”“低头独长叹”相较,其笔法正复相同。此为乐天最擅长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的东北)。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贞元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任左拾遗和左赞善大夫,曾因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历任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著名的“新乐府”的倡导者。早期的讽喻诗,有不少篇章能较广泛尖锐地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实,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著有《白氏长庆集》。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