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素秋
目录
程大位是一位被珠坛誉作“珠算宗师”的中国安徽黄山籍的珠算家、发明家。由他竭尽毕生心血编纂出的珠算巨著《算法统宗》,不但在中国“风行宇内”、“畅销神州300年而不衰”,而且还走出国门、传到日本、朝鲜及世界各地。“程大位珠算法”与“珠算”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直到现在,每年的8月8日,日本的民间都还会隆重举行“算盘节”游行活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是一架庞大的算盘模型,紧接着就是被他们尊奉为“算神”的程大位的巨幅画像。
据专家考据,尽管算盘并不是程大位的发明,然而,“程大位珠算法”却地地道道是他规范或发明的;尤其是程大位创造或规范的珠算口诀,标志着我国数学发展步入了一个以珠算为中心的新时期,而且其流行的面很广,使用的年代相当长。至今,还有许多人仍在使用这种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靠“人”,要传承程大位珠算法就必须找到一个会珠算,能挑起传承重任的传承人。在程大位的故乡、徽商的发源地黄山市,找到会珠算的人很容易,但要找到一个能挑起传承重任的人则很难。
汪素秋是屯溪人,但在2009年之前,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程大位珠算法的传承人。那一年,屯溪区文化局在推荐程大位珠算法的传承人时,想到了在屯溪大位小学的珠心算教师,汪素秋在几名教师中幸运地被选中。担负起了传承珠算文化的重任。“算神”传人就这样诞生了。
汪素秋成为程大位珠算法传承人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天时、地利、人和让汪素秋成为了传承人的不二人选。
“算神”程大位的故居,就坐落在屯溪区的前园村。它既是名人程大位的诞生、成长地,又是名著《算法统宗》的编纂、出版地,不远处就是以程大位的名字命名的“大位小学”。程大位故居的对面,就是被用作算盘博物馆的“覃思堂”。
珠心算一直是大位小学的传统教学特色。为了传承中国古代悠久而博大精深的珠算文化,该校从九十年代初起,在全校所有的学生中普及珠算教育,从学前班开始就开设了珠算和心算课程,并以珠心算教学来启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年来,大位小学的小神算手层出不穷,小神算手们运用的“珠算式心算”速算技巧,其速度达到报题音落答案即出。他们在全省大赛中屡屡获奖,大位小学的“珠算特色学校”的经验已引起海内外教育界、珠算界的关注。
要找到一位便于传承的人,最好的选择就是从大位小学的教师当中挑选出一位。
据屯溪区文化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他们在选择传承人时有两个标准,一是在珠心算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年轻,“想选个年轻教师是考虑到珠算文化的传承任务很重,年龄大了从事教学工作有困难,同时也希望传承人可以多传承几年。”
汪素秋刚好是最符合这两个条件的。
1979年10月出生汪素秋,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8年9月从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在屯溪区大位小学担任数学、珠心算和科普教学工作。
到目前为止,经她教授珠心算的学生有近千人。她多次组织学生为海内外嘉宾作珠心算表演,接受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安徽省电视台《徽州寻梦》栏目组等新闻媒体采访拍摄;论文《将珠心算融入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在安徽省珠心算经验交流会上发言交流;因工作成绩突出,2005年被评为省优秀珠心算教练;2009年组织选手参加安徽省第十二届少儿珠心算比赛获少儿组团体一等奖,并被评为省优秀珠心算教练。2009年指导学生在全国珠算选拔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指导的选手程光旭被省珠协选中并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珠心算比赛。
丰富的教学交流经验、完美的成绩单还有强烈的上进心以及传承珠算文化的愿望,让她最终成为了“神算”的传人。
她说:“我正好赶上了一个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而且恰好具备了珠算的技能,这让我成为了一个幸运儿。”
更多的传承故事,要从汪素秋小时候说起。正是小学、中专和进入社会的三次机遇,让她有机会成为一个幸运儿。
汪素秋从小就喜欢珠算,一方面是在那个计算器还不那么普及的年代,屯溪的小学普遍非常重视珠算的学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汪素秋的外公当时是个商人,珠算非常好,自然也希望汪素秋能够把算盘练好。
当时汪素秋外公使用的珠算法正是正宗的程大位珠算法,需要通过背诵口诀来训练,但是只有加减法。
在外公手把手的教导和督促下,汪素秋的珠算水平一直很好。当汪素秋在屯光草市小学上学时,就曾代表草市小学参加屯溪区的“三算”(珠算、心算、笔算)比赛。
随后那几年,也是珠算逐步退出课堂的时候。但是在她就读的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却正在兴起珠心算的热潮。这种新的珠算模式虽然没有进入学校的正是课程,却成为了学生们可以自主选修的课程。汪素秋报名参加了这个兴趣班,正式接触了珠心算理论,掌握了珠心算的教学方法。
汪素秋毕业时,正是黄山市珠心算教学兴起的几年。陆续出现了几个把珠心算作为特色教学项目的学校,大位小学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大位小学所有数学老师都要开展珠心算教学。懂珠心算的汪素秋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这所学校,担任数学教师和珠心算教师。
“如果不是这三次机遇,我可能不会把珠算和珠算文化看得这样重,也就不会有成为‘神算’传人的可能。”汪素秋说。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珠心算教师之间的有着共通的地方,但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作为一个教师,只要考虑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带好参加比赛的珠算手就可以了,但是传承珠心算文化则要考虑珠算文化的沿革。由于在程大位珠算法后,珠算方式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要把程大位珠算法的特色掌握住,就不仅要会现在使用的算法,还要学习掌握当年的珠算法。”汪素秋说。
成为传承人后,汪素秋开始研究程大位和他发明的算法,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我也才刚刚开始,但作为程大位珠算法的传承人,这是我必须做好的工作”。
从事珠心算教学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很多学校的珠心算教学最终消失也是这个原因。
珠心算训练的连续性非常重要。珠心算,亦称珠算式心算,是在人的头脑里面的“算盘”上进行高速运算的一种计算方式。珠心算因为它计算方式的特殊性和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使得它对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它采用双手拨珠的形式,双手的配合和协调,使得左右脑同时得到开发,是开发智力的很好途径。但也正因为训练的“连续性”,要求参与训练的学生在训练的初期必须保持相当高的频率,才能巩固学生大脑里的“算盘”。因此,教师也就必须进行连续的训练。但是,珠心算并不是教育部门规定的正式课程,这意味着在小学阶段的训练中汪素秋必须利用很多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
另外,同样由于珠心算不是教育部门规定的正是课程,珠心算教师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并不是“教学成绩”,而是“特色辅导成绩”,这是很多教师对于珠心算教学敬而远之的重要原因,很多教师担心自己的付出最终得不到教育部门的承认。“如果不是在大位小学这样一个珠心算特色学校做教师,我可能也会考虑是不是要继续珠心算教学的工作。但是,成为传承人成为了我做好这个工作的新动力,这份动力对于我非常重要。”
汪素秋认为,珠心算训练对于孩子的思维能力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在她带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三个小朋友语文的成绩很差,但他们1-3年级的数学成绩都在90分以上,而且到了初中之后,他们的适应性非常好。这说明,学习珠心算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促进。
她觉得社会上对于珠心算的认知还是太少了,许多人只认为这是一种计算方法,而忽略了它作为思维训练的巨大优势,导致很多小孩子错过了进行珠心算训练的黄金时期。“孩子应该在数字概念还没有形成的时候进行珠心算训练,这样的训练效果最好。”为了更好地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她现在要求学习的孩子要用双手拨珠,达到锻炼左右大脑的效果。
将来,她想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提高社会认知,同时她也期待着珠心算重新成为学校必修课的那一天。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