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彦昭
- 本名
- 崔彦昭
- 字号
- 思文
- 所处时代
- 唐朝
- 出生地
- 清河
目录
彦昭长于经济,儒学优深,精于吏事。前治数郡,所莅有声,动多遗爱。十年,检校礼部尚书、孟州刺史、河阳怀节度使,进阶金紫。十二年正月,加检校
时徐、泗用兵之后,北戎多寇边,沙阤诸部动干纪律。彦昭柔以恩惠,来以兵威,三年之间,北门大治,军民歌之。考满受代,耆老数千诣阙乞留。诏报曰:“彦昭早著令名,累更剧任。入司邦计,开张用经纬之文;出统藩维,抚驭得韬钤之术。自临并部,隐若长城。但先和众安人,不欲恃险与马。遂致三军百姓,沥恳同词,备述政能,唯恐罢去。顾兹重镇,方委长材。既获便安,未议移替,想当知悉。”
僖宗即位,就加检校
靠门第入仕,更凭读书从政
据网易新闻2014年12月19日报道,“天下崔姓是一家,团结和谐秀中华。诗书勤耕读,仁爱慈善让。”清河崔氏后人崔相臣在赠给同村人崔之文的这块匾上,写下了自己对家族千年积淀的理解。
作为中古时期的豪族,清河崔氏的地位一度堪比帝王,后来虽然失去了门阀制度的庇护,但仍然能让家传文化相继。崇佛的年代,他们吸纳佛学;崇尚科举的时候,他们又转而在经学、文学中游弋,时刻保持家族的文化地位。
姜太公的后裔
连公主都嫁不进来
初冬时节,临淄姜太公祠内,依旧是松柏茂密,绿意盎然。
崔氏先祖之碑前,中华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华崔氏统谱主编崔相臣介绍,崔氏的太始祖为齐国开国国君姜太公。太公助周文王武王灭商,以首功封于齐国。齐国首都临淄也因此成为崔氏后人心中的发源地。
崔相臣表示,崔氏始祖为太公嫡孙季子。太公传位于其子齐丁公,丁公去世后,应当有嫡子季子继位,但是季子仁爱,让国于庶弟叔乙即齐乙公。季子则来到封地崔邑这个地方,此后在此生活,季子后人就以邑为姓,崔氏从此形成。
不仅崔姓是姜太公后裔,还有诸如姜、吕、丘、丁、许、谢、纪、高、章、贺、柯、卢、薄、赖、连等诸多姓氏都是太公后裔。
“天下崔氏是一家”,崔相臣介绍,今年的纪念姜太公诞辰3153周年祭礼,众多崔氏后人从各地赶来参加。
因为季子有让国之美名,其后裔多为齐国公卿,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
崔氏的前几代人,大多默默无闻,直到崔杼这一代,才开始在齐国朝堂之上发声。
崔杼,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齐灵公时曾率军伐郑、秦、鲁、莒等国,灵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吕光(齐庄公)。他在齐执政二三十年,当国秉政,先后立庄公、景公。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南迁鲁国。
后直到秦朝,崔氏再次崛起。崔相臣介绍,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
汉朝建立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定居下来。
其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其中崔浩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魏晋以后,郡望成为贵族的身份标志。北朝隋唐时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七宗五姓”,崔姓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北朝时期,官方出面为汉姓定谱籍,准备将四个望族列为“一等”。陇西李氏得知消息,派人赶到京城打点,但最终还是没能拼过崔、卢、郑、王四个世族。后来,自称“陇西李氏”的李渊建唐,“陇西李氏”才被列为“第一”。
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大怒: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遂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虽然如此,清河崔氏仍为士族高门,有多人担任宰相。
在唐代,七宗五姓势力极大,皇帝曾想把公主嫁到清河崔氏,也被无情地拒绝。
唐高宗时,出身寒微的宰相李义府,为他的儿子向七大望族求婚,不但处处碰壁,还受到了羞辱。李义府怀恨在心,便说服皇帝下诏禁止七大望族通婚。七大望族不敢公然抗旨,只好省去婚礼仪式,只在天黑后用一顶花纱遮蔽的“檐子”(肩舆),把新娘抬到新郎家。中唐以后,“檐子”迎亲甚至成为有身份的标志,七大望族之外的家族也纷纷效仿。在宋代,“檐子”送嫁逐渐公开,“檐子”也开始被刻意装饰,成为花轿的前身。
为照顾兄长
宁愿失去升迁机会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在清河崔氏的千年传承中,一直贯穿始终。
研究清河崔氏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夏炎认为,在儒家传统浓厚的世家大族中,孝悌的培养与实践是家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河崔氏成员历来就有非常强烈的孝悌观念。
北朝时,崔宏父子以孝行传家。北魏道武帝一次在回京的路上,“亲登山岭,抚慰新民,适遇玄伯(崔宏字玄伯)扶老母登岭”,崔宏的孝行使其备受感动。
其子崔浩亦是一个孝子,《魏书》卷三五《崔浩传》记载,崔浩的父亲崔宏生病很严重的时候,崔浩就剪去指甲,剪下头发,夜里在庭院中抬头祈祷上苍。希望父亲的身体能够好转。并祈求上天,能够用自己的身体替代父亲生病,换取父亲身体健康,在地上不断磕头导致磕头的地方留下了不少血。
《南齐书》卷五二《文学·崔慰祖传》称崔慰祖“父丧不食盐”,其母实在不忍心,对他说:“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崔慰祖不得已而从之。
到了唐代,儒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孝的观念在世家大族家传思想中的地位也愈加突出。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崔希乔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做人以孝为本,尤以孝事亲,进而以孝事君,以孝治民。做官之时,使得“风化大行,贫弱之辈,荷其仁恕”,把自己的孝道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得了极好的政声。
崔玄籍父子在孝行方面也有突出表现。母亲去世后,崔玄籍非常悲痛,身体因悲伤而遭受重创,差点逝世。其子崔歆“期岁丧母,便悲伤思慕,见于颜色”。
后来崔玄籍因为别人诬陷,被下放到南方偏僻地带做官。崔歆不放心父亲一个人独自去远地,就跟随而去。在上任的路上,遇到洪水暴发,崔玄籍被大水冲到洪水中,随从们都非常害怕,不敢上前营救,崔歆一下子就跳到洪水中,游到父亲身边,竭力救援。后来父亲得救了,但是崔歆却被洪水冲走。
夏炎认为,崔歆以小小年纪于洪水中救父而死,这种行为着实令人感动。说明此时的孝悌观念指导着家族成员的行动,在一些家族成员思想中已发展到能够为之付出一切的地步。
唐僖宗时,宰相崔彦昭事母至孝,《旧唐书》卷一七八《崔彦昭传》:“彦昭事母至孝,虽位居宰辅,退朝侍膳,与家人杂处,承奉左右,未尝高言。岁时庆贺,公卿拜席,时人荣之。”
清河崔氏即使身为宰相,一身荣耀,也要把行孝道奉为处世的重要原则。在夏炎看来,处于显赫时期的世家大族的孝母行为,一方面是家族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将这种行为纳入政治范畴,有利于维护并提升家族的政治地位。
夏炎介绍,在悌的方面,清河崔氏兄弟友爱的事例也很多。
唐崔隐甫是玄宗时期的御史大夫,被提拔为并州司马,但是因为恰逢兄长崔逸甫患上急症,崔隐甫没有去上任。为了照顾生病的哥哥,崔隐甫宁愿错失升任的机会。
孝悌观念在清河崔氏家传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家族来说,孝悌观念对家族成员的行为具有制约性,是维系家族成员之间正常关系的精神纽带;对于国家社会来说,孝悌观念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论语·学而》中提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夏炎认为,孝悌观念由维系家庭关系,发展到家族关系,进而上升到整个社会关系的维系,这就是封建社会从统治者到平民均重视孝悌的关键所在。
在教育上给予女子同等权利
夏炎认为,清河崔氏家族自形成之日起就有诗书传家的家族传统,好学的家风累世不替。
曹魏崔琰在青年时代就曾就学于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玄门下,积累了深厚的经学根底,由此而开清河崔氏好学之风。
南北朝清河崔氏基本延续了汉代以来的学术传统,以儒家经学为主,而兼综其他学科。由于北朝清河崔氏数代保持好学的家风,因而其中不乏学识渊博的大家,知识面十分广博。崔浩便是十分突出的例子。《颜氏家训》卷三《勉学》中提到:“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子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
隋唐时期清河崔氏家学的学术传统在延续经学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很重视礼学、章句训诂、文学等方面。
清河崔氏在强调男性家族成员文化水平的同时,对于女性成员的学业亦同等重视。由于她们从小就有好学的传统,所以清河崔氏的一些女性成员同样饱读诗书、才学过人。
崔元孙之女“历览书传,多所闻知”,对其子亲授《毛诗》、《曲礼》,后“学行修明,并为当世名士”。
崔彦穆女“博涉书史,通晓治方”,年二十其夫郑诚去世,独自教养其子郑善果读书做人,在当时传为美谈。
夏炎表示,世族女子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说明清河崔氏比较注重家族整体文化素养的培养,在男子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给予女子同等的待遇,促进了家族总体文化地位的提升。家族女性嫁于别姓之后,便将自家的家学带到重新组合的家庭中,这有利于家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夏炎介绍,清河崔氏是典型的文化世族,世代相传的家传文化除了它本身的文化意义外,在政治方面亦具有一定的功用。家传文化在世家大族的形成、家族成员的入仕及从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清河崔氏大族形成于魏晋时期,对于世家大族形成起关键作用的崔琰、崔林入仕途径显然不是政治或经济的,他二人之所以能够参加到曹魏政权中来,是得益于曹操的征辟,而曹操之所以能够任用他们,与他们拥有的文化功底密切相关。
隋唐以来,科举取士逐渐成为士人入仕的重要途径。在唐代,入仕途径主要包括科举、杂色入流、门荫等几种形式。在唐前期,门荫是重要的入仕途径,世家大族子弟藉父祖宦位而得以优先入仕。但随着才学取士原则的不断强化,科举取士在入仕途径中的地位愈显突出。
夏炎介绍,清河崔氏有仕宦记载成员287人,其中有确切入仕途径记载者84人,科举入仕66人,门荫入仕18人,前者远远多于后者。清河崔氏凡是处于政治高峰期的成员,基本上都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在唐代,清河崔氏出了12位宰相,其中,除崔知温以门荫入仕,崔神基、崔詧、崔元综入仕途径不明外,其余8人均以科举入仕。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Matthew Excel Simmons 下一篇 Jamel Cham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