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营销
目录
苦心孤诣搞虚假宣传、悲情营销,甚至蓄意制造假象,逾越了经营的道德底线,只会割断买卖双方的信任纽带。
据调查,主打悲情牌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方式,目的是为了吸引众人眼球,博取消费者同情,短期、局部的方便了果农售果,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损害的是整体品牌形象和全体果农的整体利益。
网购山西的滞销苹果,为何发货地却在广东?近日,一些商家假借“滞销”之名在电商平台销售水果,甚至使用了同一名老人的照片做宣传。类似“网售滞销水果”的悲情营销套路,引发热议。
近日,山西省临猗县政府发布的一则针对“临猗苹果滞销”不当营销方式的声明引发关注。声明中称,多个电商发布“临猗苹果滞销”的营销策划,利用打“悲情牌”营销临猗苹果,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营销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实之处。
相关法律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少数商家打着“滞销”的旗号投机取巧,不仅损害了行业、品牌形象,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造成顾客财物损失,还涉嫌欺诈。有网友还发现,从橙子、柠檬,到镇尺、灯具,某些滞销产品的广告页面,竟然使用了同一幅农民大爷的照片。对于这种侵犯肖像权、著作权的行为,商家也难辞其咎。
“悲情营销”乱来就是“鳄鱼的眼泪”。但这种靠玩弄一些故弄玄虚的虚招来博得同情,蒙蔽的受众即使同情或支持也是一时的,等消费者恍然大悟,最终是站不住脚的,也是死路一条,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悲情营销具有煽情功能,它不能无中生有地作秀和滥用。对于“悲情营销”涉嫌欺诈销售,有关部门当该出手时就出手,一经发现当以法严厉处罚,让其吃不了兜着走。
通过网店、网帖宣传滞销品,本是应急状况的补救之策;消费者购买滞销品,以善心扶危济困,传播的是正能量。但若苦心孤诣搞虚假宣传、悲情营销,甚至蓄意制造假象,就逾越了经营的道德底线。类似现象频频出现,只会透支人们的同情心,割断买卖双方的信任纽带。久而久之,还将影响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悲情营销”虽然不一定是“虚假营销”,但商家一次又一次地利用消费者的同情心,难免让人怀疑有欺骗敲诈之嫌。虚假的“悲情”透支着民众的信任,真正的滞销却得不到有效解决,长此以往,市场的营销秩序会被破坏,而社会也会变得越发冷漠。想要向他人营销,首先要做好自己,商家还是应多从品质出发,用优质产品和贴心服务赢得消费者。
农产品种多了卖不出去,网友知道后主动解囊购买,这是对农民的帮扶,个中充满温情。以“滞销”为名搞虚假营销并由此打“悲情牌”,伤害的是公众的慈善之心和社会的信任之情,有百害而无一益。这样的营销多了,以后要是真有农产品滞销了,公众还会相信吗?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