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孟学派
- 中文名
- 思孟学派
- 内容
- 子思学派和孟子学派的通称
- 所属领域
- 文学
- 所属类别
- 思想史
目录
我们说思孟学派在历史上争议不断,决不仅仅是因为《汉书·艺文志》中的“《
那么,思孟学派是如何提出来的呢,它在思想史上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让我们首先对这些问题作一番探讨吧。在先秦典籍中,明确把思、孟作为学派看待的应该是战国后期的韩非子,他在《显学》篇说: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 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分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这里虽然提到“子思之儒”、“孟氏之儒”,但似乎只是把它们看作“儒分为八”中的两派,对于二者关系如何,则根本没有提到。不过韩非子“儒分为八”的说法也有一些让人费解的地方。比如,它所说的八派并不处于同一时期,最早的子张、漆雕氏(漆雕开)等属于孔门的七十二子,约生活在春秋末期,最晚的孟氏(孟子)、孙氏( 荀子)则已到了战国后期,前后相差约二百余年,所以韩非所说的“儒分为八”显然不能仅仅作为并列的学派看待。又比如,八派中有“颜氏之儒”,孔门弟子中除颜回外,还有颜无繇、颜幸、颜高、颜祖、颜之仆、颜何、颜浊邹等人(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及《孔子世家》),但多数学者还是倾向认为是指颜回一派。如果是这样,那么颜氏之儒就应该是由颜回弟子创立,但又尊奉颜回;因颜回先于孔子而卒,根本不可能立派。八派中又有“乐正氏之儒”,先秦儒家为乐正氏者有 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和孟子弟子 乐正克,前人考订乐正氏之儒也不外乎此二人。如果是前者,那么,“儒分为八”中有曾子弟子创立的乐正氏之儒,却没有曾子;如果是后者,则孟子与其弟子分别创立了两个学派。此外,韩非所提到的八派似乎也并不能概括孔门后学的全部。
象《荀子·非十二子》所批判的“贱儒”共有“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三家,而韩非所提到的只有“子张氏”一家;还有,《孟子·离娄下》所提到的率弟子“七十人”的曾参,《
思孟学派思想渊源新论: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 李学勤先生在2005年8月青岛“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布:“孔子不仅开创了儒学,也确实开创了易学。 ”其专著又引证清儒孙诒让的话说:“从现存儒家作品看,《礼记·表记》、《坊记》、《缁衣》均引孔子语,证以《易》文,这几篇出于《子思子》,说明 子思也常于 易学。” 子思如此, 孟子亦然。清儒杭辛斋独具慧眼,他认为:懂得易学并不在于口道乾坤坎离,关键在于心法天道德义:“孟子继孔子之后,七篇之首,即揭明仁义大旨,而归体于性善及经正。孔子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及继善成性之嫡系也。安见孟子之不知《易》哉!”
有了上述考据,我们便不难理解 思孟学派“性与天道”学说、“性善论”学说、“民贵君轻”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真谛和来源。
孔子“老而好易”,在会通 人道与 天道、 地道之后开始大谈“性与天道”,以至于他的高足弟子都想不明白(“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认为自己“学问不高,老师给我们讲性与天道的那些话我们听不懂,听不着” 。《中庸》中的性与天道论就是对孔子有关论述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性善论”来自于《 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论断;其高举的“义”旗,就是依据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对举思想 ,对其仁学的节度,对墨家“兼爱”思想的反制;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是对孔子“革命理论的发展(《易传·彖·革》讲:“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思孟学派对易学也有贡献,就是解决了大易 医人的问题。我们知道, 易经号称帝王之学,“群经之首”。其 医国问题由《 易传》基本解决; 医病问题由《 黄帝内经》基本解决,医人的问题,则由思孟学派提出的德性论《 五行》学说给出了答案。思孟学派比照数术论五行(金木水火土),提出了仁、义、礼、智、圣五行。所谓“圣”不是指“诚”,而是指会同天道、人道的本事。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童子问易》认为:“思孟学派这种将数术引入儒门的努力,高扬‘ 人道’主义旗帜的表现,是企图把 儒家的道德条目加以自然哲学和生命哲学化的明证。其理论勇气是巨大的,对国人思维方式影响也是深远的,甚至可以说其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影响都是深刻的。自此, 易学真正走上了医国、医人、医病的光辉历程。孟子曾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隐含着终始交替的意蕴。由此看来,应是思孟学派开‘五德始终说’之先河。”
思孟学派讲善道和 德道。就个体而言,就是讲仁义礼智善道;就社会讲,就是弘扬由易经而来的 德道: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此正可谓今日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