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昂
目录
- 袁昂
- 袁千里
- 字千里
- 南北朝
- 汉族
- 461年
- 540年11月8日
- 《古今书评》等
- 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司空
- 穆正
- 陈郡阳夏
袁昂(461年—540年11月8日),本名千里,后为
袁千里(后改名袁昂)出身名门世族“陈郡袁氏”,他的祖父袁询,在刘宋时仕至征虏将军、吴郡太守;父亲袁顗,官至冠军将军、雍州刺史,于泰始元年(465年)拥立晋安王刘子勋对抗宋明帝刘彧,在次年兵败身死。时年仅五岁的袁千里被乳母抱至庐山中藏匿,适逢大赦才出山,但仍被流徙晋安郡。至后废帝元徽四年(476年)才被允许返回居住,时年十五岁。
南齐建元二年(480年),袁千里开始出仕为官,起家即任冠军将军、安成王萧暠的行(代理)参军。后改任征虏将军主簿、太子舍人等职。
建元四年(482年),袁千里被南齐开国名臣、镇军将军王俭征辟为镇军府功曹史。永明二年(484年),王俭兼领丹阳尹。王俭曾在丹阳尹府的后堂独自召见袁千里,指着北堂对他说:“你一定会位居此处。”其后,他累官为秘书丞、黄门侍郎。
永明(483年正月—493年十二月)年中,齐武帝萧赜对袁千里说:“‘昂昂千里之驹’(昂然自傲为千里马),你的名字包含此意。现在朕改你的名字为‘昂’,就用‘千里’作为字吧。”至此,袁千里正式改名袁昂。其后,出任安南将军、鄱阳王萧锵的长史及寻阳公相之职。
永明十一年(493年),入朝授皇太孙萧昭业的中庶子。同年,萧昭业继位,即郁林王。此后,袁昂又任卫将军、武陵王萧晔的长史。
后来,袁昂的嫡母去世,他在服丧期间“哀毁过礼”。尚未除服,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袁彖的抚育昂之恩,于是为他服期服。服丧期满后,袁昂被除任右军将军、邵陵王(为萧子贞、萧宝攸中一人)的长史,不久后调任御史中丞。当时尚书令王晏的弟弟王诩任广州刺史,他广纳贿赂,袁昂依事劾奏,不惧权贵,时人都称其正直。后来,袁昂出任豫章内史,又因生母去世而离职服丧。在送丧归乡途中,长江风浪暴起,袁昂用衣服把自己和灵柩绑在一起,誓要同灵柩沉没。等到风停后,其它船只尽皆沉毁,只有袁昂所乘的船安然无恙,众人都认为这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安葬母亲完毕后,袁昂又被起用为建武将军、吴兴太守。
永元二年(500年),雍州刺史萧衍等起兵攻打南齐末帝萧宝卷,兵锋直指建康。在萧衍等人的进军途中,各地州牧、郡守尽皆望风降服,唯独袁昂等少数人固守抗拒。萧衍亲自写信劝谕,袁昂也回信抗辞。次年十二月,建康平定,袁昂见大势已去,只得“束身诣阙”,获得萧衍的宽赦。
天监二年(503年),袁昂被起用为后将军、临川王萧宏的参军事,任其幕僚。不久后,改任给事黄门侍郎。同年,调任侍中。次年,出任寻阳太守,并行(代理)江州事。
天监六年(507年),袁昂被征召为吏部尚书,他屡次上表推辞,被改授左民尚书兼右仆射。
天监七年(508年),徙任国子祭酒,仍兼右仆射,并领豫州大中正一职。
天监八年(509年),袁昂出任仁威将军、吴郡太守。
天监十一年(512年),入朝任五兵尚书,再次兼任右仆射,还未正式拜官,萧衍便下诏正式任命他为右仆射。旋即兼领起部尚书,又加侍中。
天监十四年(515年),司州刺史马仙琕在朐山之战中大败北魏卢昶部,萧衍得到捷报后,假授袁昂符节,命他前往前线犒赏马仙琕所部。
天监十五年(516年),袁昂转任左仆射,之后任尚书令、宣惠将军。
普通三年(522年),袁昂出授中书监、丹阳尹。是年,进号中卫将军,再次任尚书令,加号开府仪同三司,获赐鼓吹。尚未拜官,袁昂又改领国子祭酒。
大通元年(527年),袁昂被加为中书监,获赐亲信三十人。此后不久,袁昂上表请求解去祭酒一职,进号中抚军大将军,再改任司空、侍中、尚书令,所赐亲信、鼓吹仍如旧。
高年薨逝
中大通五年(533年),年迈的袁昂再被加授特进、左光禄大夫之职,所享亲信增至八十人。
大同六年(540年)九月二十四日(11月8日),袁昂逝世,终年八十岁。 萧衍下诏为他举哀,追赐袁昂东园秘器及鼓吹一部、朝服一具、衣一套,又赠钱二十万、绢布一百匹、蜡二百斤。
袁昂临终时,上疏推辞死后的赠官和谥号,又告诫他的儿子不得请求为自己撰写行状或墓志铭。尽管他的几个儿子在他死后多次上表陈述父亲的遗愿,但萧衍下诏不许,仍赐袁昂谥号为“穆正”。
袁昂能书善画。 著有《古今书评》等。《古今书评》为其奉敕品评之作,共评25位书法家,多用妙喻,简介传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全梁文》除《古今书评》外,还辑录有其文:《谢后军临川王参军事启》、《答武帝书》、《答服问书》、《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临终敕诸子》、《评书》。
袁昂的父亲袁抃兵败遇害时,首级被传至京师建康,藏在武库中以作警示。宋后废帝时,袁昂获准返回建康,袁抃的首级才被归还。袁昂得到父亲首级后,恸哭吐血,昏迷后苏醒过来。从兄袁彖对丧父的袁昂多有抚育,袁昂则身着丧服,在父亲墓旁筑室居住。后来,袁昂与袁彖一同谒见从叔、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这孩子自幼丧父,却能有如此表现,故此知道他心中自有大器所在。”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