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相靖
目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茶技艺制作传承人梅相靖先生是清未民国时期福鼎茶人梅伯珍的传人,2011年梅相靖先生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级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12月,梅相靖先生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梅老自幼传承家族制茶事业,他十几岁时就开始学习白茶制作技艺,多年来已经习惯了早起晚睡,虽已年届七十多了,还是按照祖训来生活。
梅相靖先生的爷爷梅伯珍,号筱溪,以种植、制作、经营白茶起家,清朝末年到整个民国期间,他将闻名遐迩的福鼎白茶“白毫银针”和“白琳工夫”红茶运销东南亚各国,并几次亲身前往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办理茶务,为福鼎白茶、白琳工夫、茉莉花茶加工工艺研制立了首功。梅相靖先生充满对爷爷的崇敬:“我爷爷是福州的福鼎会馆的馆长,福州茶界商人都尊称他为梅伯。白茶传统工艺与新工艺制作方法是不同的,手工制茶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技艺,我要传承下去,不能就这么荒废了。
“因为爷爷以前是大茶商,我们家成分不好,文革时候都不允许制茶,那时候很多老手艺人也都转行了,白茶行业整体倒退了。”说起往事,梅先生陷入沉思,“文革后,我又重新做了一些工具,继续制作白茶,把家族技艺又找回来了。族谱上的《筱溪陈情书》幸运地被保留下来,梅筱溪所写的其它关于制茶的文字都流失于文革。
交谈过程中,我们同梅老一起到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梅家老宅,梅老详细讲述了福鼎白茶的晾青、萎凋、渥堆、炭火烘焙等古老制作流程,也特别提到白茶制作讲究不炒不揉:“我们做白茶啊,要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放在微弱的阳光下,或放在通风好的室内,让它自然萎凋。晾晒到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就可以了。因为制作过程简单,福鼎白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表面看来其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要制成优异品质则全凭经验掌握,需要的是多年的积累与历练。
2015年,我们将不遗余力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更为传承技艺制作出精湛的白茶品牌而努力!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