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馨
目录
宏音斋的第三代掌门人吴景馨女士自幼便随父学习管乐器的演奏和制作工艺,使她很早便谙熟民族管乐器的演奏和制作精髓。
吴景馨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烟草公司,这份优越的工作令许多同龄人都羡慕不已。直到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掀起一阵出国热,我也憧憬着能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吴景馨辞去了工作,办妥了去美国的一切手续,不想这时,父亲却一病不起。“那时,一个哥哥远在南京,回来不现实;另一个哥哥的工作是‘铁饭碗’,不能轻易丢弃了;弟弟年龄又太小,还在读书,所以只能让我顶着了。”当时,吴景馨只是打算暂时帮父亲打理“宏音斋”的工作,等父亲身体好了,再交还给父亲。谁知,这份家业接过手就再也交不出去了。1996年,吴仲孚去世,吴景馨正式成为了宏音斋的女主人。
近年来由她主持的“宏音斋”运用科学的管理及经销方法,使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品遍及世界各地,并多次在国内外的乐器展览中博得了很高的赞誉,为众多博物馆所收藏。宏音斋现已成为中国乐器行业中的佼佼者,吴景馨女士也已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产业中的领军人物。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与信赖。
吴景馨是“宏音斋”的第四代传人,当她介绍“宏音斋”的成就和发展时,无比自豪,但是当谈及她的传承之路时,却略显无奈——她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但“宏音斋”这份祖业却偏偏传给了家中唯一的女孩。对于父亲的成就,吴景馨非常引以为豪,也发自内心地崇敬。从小的耳濡目染,也使得她精通各种乐器的演奏与制作,“但是我从来没想过接手‘宏音斋’,甚至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也和乐器毫无关系。”
吴景馨正在全面总结宏音斋从清朝宫廷传承下来的技术资料,在复活古乐器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为许多古老乐器赋予了第二次生命。2000年,为敦煌乐器研究所成功复制了笙、管、笛、箫、竖笛、勾笛、排箫等多种仿唐管乐器。又为日本正仓院、天坛神乐署及多家博物馆复制了多种古乐器。还整理挖掘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乐器,如广西壮族的啵咧、蒙古族的潮尔、藏族的鹰笛等。
吴景馨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地工作着。从1989年开始收徒,至今已收徒数十名,他们目前都已是宏音斋的骨干力量。她还组织完成了《宏音斋民族文化》《典藏馆》和《宏音斋笙制作》三部影视片的拍摄,以及“宏音斋笙制作技艺”文字及资料的整理工作。创建了黄忠乐府和大吕乐府,乐府内设典藏馆、传习馆、教学馆并组建了小乐团。成功举办了“吴氏管乐杯”全国大赛,捐助多家学校及艺术团体。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