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宋学义

宋学义(1918—1971),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他出身佃农,从小就要饭,当童工,打短工,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1939年在讨饭途中,参加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子弹全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挂住。5位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中文名
宋学义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人
出生日期
1918 
逝世日期
1971
信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目录

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
  宋学义

(1918年-1971年),

宋学义宋学义
  1939年夏,他在济源王屋山讨饭途中,巧遇抗日

宋学义宋学义
  1941年秋,日寇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为确保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 ,宋学义所在班奉命担负牵制敌人这一重任。在班长

葛振林(左),宋学义(左3)葛振林(左),宋学义(左3)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臂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宋学义(左一)和葛振林(左二)宋学义(左一)和葛振林(左二)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劲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咏拙    下一篇 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