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袁克定

袁克定(1878-1955年),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幼年随袁世凯历任各地,清末,荫候补道员,后升任农工商部参议、右丞。辛亥革命爆发后,拉拢汪精卫。后鼓吹帝制,帮助其父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迁居天津隐居。曾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中去世,时年77岁。
中文名
袁克定
别名
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
国籍
中国
民族
出生地
河南项城
出生日期
1878年
逝世日期
1955年
职业
政客(清末,荫候补道员,后升任农工商部参议、右丞)
父亲
袁世凯
母亲
于氏

目录

袁克定袁克定
  袁克定是军事家、政治家,北洋政府首领,

袁世凯一生中妻妾众多(一妻九妾),其原配于氏是他当年返回

父亲袁世凯父亲袁世凯
  父母

父:袁世凯

母:于氏,河南财主于鰲的女儿,不识字。

一妻二妾

妻:吴本娴,

胎记

他出生时脸上有一胎记,“记儿”就成了乳名。入学时,老师谐“记”音,为他起了个学名曰“继光”,所以袁世凯的家叔也称他为“继儿”。

瘸子

人都知袁克定是瘸子,袁世凯就曾拿他腿瘸这事,搪塞别人关于“帝制”的话题。袁克文写了一本《

袁克定袁克定
  晚年的袁克定经济窘迫,与其表弟张伯驹生活在一起。日前,张伯驹的女儿张传彩关于袁克定的口述回忆,记录了这位曾醉心于帝制的“皇太子”的晚年生活状况  。

承泽园里的袁克定 干瘦、矮小,穿一身长袍、戴一小瓜皮帽,拄着拐杖,走路一高一低瘸得很厉害,一个脾气有点怪的老头——这就是袁克定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我第一次见袁克定是在承泽园的家里,按照辈分,我一直喊他“大爷”。 当时,袁克定就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们一家三口,加上奶奶住在承泽园最后面的房子里,而袁克定的房子在承泽园前面的东偏院,我进出回家,都要经过那里。那时候袁克定已经70多岁了。 袁克定的老伴是他的原配夫人,很胖,像个老大妈,特别喜欢打麻将,和又瘦又矮的袁克定在一起很不协调。

在承泽园生活的这些年里,袁克定从不抽烟,和客人见面也很客气、和善,总是微微欠身点头致意,对我们孩子也一样。他年轻时曾到德国留学,所以通晓德语和英语,看的书也以德文书居多,有时也翻译一些文章。或许是因为早年跟随袁世凯四处游走,他的口音有些杂,听不出是河南天津还是北京话。

父亲通常不愿意跟我们讲张家和袁家的事情。后来有人向父亲问及袁克定的事情,父亲才说起来:袁世凯去世后,每个孩子分了一大笔财产,袁克定作为长子主持分家,因此一直有人怀疑除了均分的那份遗产外,他还独占了袁世凯存在法国银行的存款。但他的钱很快耗光,抗战时期,袁克定的家境日渐败落,他原来还想找关系,求蒋介石返还被没收的袁氏在河南的家产,但被拒绝,袁克定只好以典当为生。 华北沦陷后,日本情报头子土肥原贤二还想笼络袁克定,要他加入华北伪政权,希望借助他的身份对北洋旧部施加些影响。袁克定几次跟父亲提到这事,那时他经济已经很困顿了,他掂量再三,说出任固然有了财源,但也不能因此而做汉奸。据说袁克定还登报声明,表示自己因病对任何事不闻不问,并拒见宾客,后来有人将刊登他声明的那张报纸装裱起来,并题诗表彰他的气节。

父亲当年不是很喜欢一意鼓吹袁世凯做皇帝的袁克定,但后来看见他家产耗尽,生活越来越潦倒,1948年就将他接到承泽园。后来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的章士钊给袁克定一个馆员身份,让他在那里谋一职,每月有五六十块钱的收入。父亲说,他每次一拿到工资,就要交给我母亲,但父亲不让母亲收他的钱,说既然把他接到家里了,在钱上也就不能计较。

1952年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从城内沙滩迁入燕园。第二年,父亲把承泽园卖给北京大学。我们家那时在海淀还有一处30多亩地的院子,从承泽园搬出后,在那个院子住了半年左右,后来卖给了傅作义,最后住到了后海附近。父亲给袁克定一家在西城买了间房子,让他们搬了过去,也照样接济他们的生活。

2003年电视剧《走向共和》苗强饰演袁克定。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兰星宇    下一篇 小十月文学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