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托马斯·施泰茨

托马斯·施泰茨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因为“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中文名
托马斯·施泰茨
外文名
Thomas Steitz
国籍
美国
出生日期
940年8月23日
职业
科学家
主要成就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目录

194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

托马斯·施泰茨托马斯·施泰茨

1966年在哈佛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1967年至197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 1970年至今在耶鲁大学工作。

主要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了解核糖体的工作机制对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获得奖金

由于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贡献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三人将共同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主要成就

以下是2001年以来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08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5年,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获奖。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因在细胞膜通道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他们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李云    下一篇 瓣莲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