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馥馨楼

馥馨楼又叫大楼厦或火烧楼、寨楼,坐落在闽西永定县湖雷乡下寨村的中心,是迄今为止尚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方形土楼之一。

目录

馥馨楼又叫大楼厦或火烧楼、寨楼,坐落在闽西永定县湖雷乡下寨村的中心,是迄今为止尚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方形土楼之一。

馥馨楼一景馥馨楼一景

馥馨楼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永定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占地1275.76 平方米,高四层,墙身通体以生土夯成。

馥馨楼没有石基,这是沿袭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充分说明了永定土楼与黄河流域传统民居的渊源关系。楼四周有四米宽的护楼壕沟,门前设有吊桥通行,其底墙生土掺拌有石灰、红糖,坚固无比。

历史典故

该楼最先由林、易、周等四姓各建一边而成,后归属当地沈氏,现为孔氏所有。孔氏开基祖孔仲贤从上杭县城迁至湖雷乡,其有三子彦仁、彦义、彦级。孔彦级善养鸭,起初借住该楼。

数年之后,一向勤俭朴素的孔彦级,家愈来愈殷实,同时沈氏家族因人丁兴旺楼内已难以容纳而需另建新居。于是,孔氏与沈氏商量出让时便一拍即合,遂定居于此。由于该楼是沈氏祖业,孔氏还特意为沈氏在楼的附近建了一座宗祠,至今尚存。

建筑特点

除此以外,该楼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由掺人石灰和红糖的生土夯成的墙身,比现代水泥更坚韧。前几年楼内东侧居民为出入方便,要在后边开一个小门,用钢钎挖掘,一小块一小块地凿,不知不觉竟用了二十多天。

另一特点是楼外距墙10米处原有一条环楼壕沟,深3米多,宽5米,与村内水渠相通。既可以像护城河一样用来御敌,又可以养鱼,可谓两全其美,所以过去称之为“壕塘”。

四五十年前,壕沟还在,往后淤泥越积越多没有清除,结果水愈来愈浅便失去厂原有的功能,后来楼主索性用泥石填掉,但痕迹还能依稀辨出。据村里的老人说,原先楼门前还设有吊桥呢!

馥馨楼一景馥馨楼一景


馥馨楼的后楼,是大约200年前重建的。其顶层的中厅,曾作私塾学堂。右壁有清代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军队留下的墨迹。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两首诗是:“天朝虎将到来临,伐暴安良义气深。劝民不做痴迷汉,山林藏匿饿慎身。”和“不烧房屋不杀人,万众思何不义心。四民回头方是岸,要敬天父是好人。”由诗的内容可知,当年太平天国的军队驻扎此楼。

据县志记载,太平军曾四次进入永定,即清朝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四月、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十月、十二月和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三月。其间,将士们尽情抒怀,写下了很多壁诗,可惜陆陆续续被毁,现只剩馥馨楼一处,这不能不说是馥馨楼历史的不幸。

建筑布局

该楼坐东朝西,悬山顶,瓦面,占地面积1275.76平方米,高三层。如今前楼(西边)已坍塌,仅余不足两层高的残墙断垣。北侧亦已坍塌一部分。饱经风霜的残墙无奈地傲视着西下的残阳,墙边顽强生长的萋萋野草默默地向游人诉说着自己的衷肠。

馥馨楼一景馥馨楼一景

楼的横向6间,总长34米;进深(含梯位)6间,31.5米;四周檐边宽1.5米。全楼仅一高3.5米、宽2.5米的大门;底层无窗,二、三层楼的窗,外侧高0.8米、宽0.15米,内侧宽0.4米。设五个梯,除后厅一个靠墙外,其余四个分布在大楼的四角,占地宽度约是正间的一半,互相对称。二、三楼层的四边走廊为各姓所建,互不相通。 楼内平面布局,为上下两堂式:下堂敞厅和中堂大敞厅。一至三楼皆如此,而且四边都雷同。全楼共60余间,大门两侧角间的面积较大,达18平方米。楼内中为天井,有水井一口。天井较小,与通常有着几十米宽大天井的方土楼极为不同。

楼龄争议

关于该楼的年龄,一说是1200余年,一说是600余年。前者的理由是:据孔氏族谱记载,此楼建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距今1200多年。


馥馨楼一景馥馨楼一景


从孔彦级算起,已传26代左右。后者的根据是:按林氏、周氏族谱,林氏入永定在南宋,周氏入永定则在元末明初,即1368年前后。姑且就以1368年作为建楼时间,满打满算不过600多年。谁是谁非?第一种说法似乎更不可信,孔氏传承26代,每代以25年计算,除去首尾两代,得24代,则孔氏在楼中的居住时间为600年。那等于说孔彦级购楼时,馥馨楼已600岁高龄了。这有点不合常理。笔者认为,该楼的年龄为600余岁更有说服力。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环极楼    下一篇 绳武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