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大叶薄荷

大叶薄荷来源于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O. Ktze.的地上部分。
中文学名
大叶薄荷
拉丁学名
Agastache rugosus(Fisch. Et Mey.)O.ktze.
别称
川藿香
植物界

目录

大叶薄荷大叶薄荷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60~120㎝,有香气。茎直立四棱形,多分枝,绿褐色略带紫红;叶对生,椭圆状卵形或心状卵形,先端锐尖或短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心形,叶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上部微被柔毛。

长2.5-11cm,宽1.5—6.5cm,下面有短柔毛和腺点。在

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惟怕干旱、霜冻;不宜生长于积水的低洼地。

主产四川、江苏、浙江、湖南。生于路边、田野,遍及中国各地的山坡、路旁。土藿香又称鲜藿香、川藿香,主产于四川、江苏、浙江等省,其他地区也有出产,一年开花结穗。

藿香原产中国以外,由南洋华侨带入中国,在广东栽培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大叶薄荷大叶薄荷
选地整地
藿香喜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但忌高燥地和积水的低洼地块。凡土壤粘重板结、排水不良以及荫蔽之处不宜种植。选地后,秋翻深20--25厘米,打碎土块,清除杂物,每公顷施农家J]P~3000公斤作基肥,翻人地里,整平耙细,做1.2—1.4米宽的畦,四周开排水沟,以利排水。若为坡地,应顺坡做畦或不做畦。

繁殖播种
用种子繁殖或分根繁殖。多用种子繁殖,可春播,也可秋播。北方地区多春播,南方地区为秋播。分育苗移栽和直播,多数地区采用直播。 

在4月中下旬进行,顺畦按行I~25--30厘米开浅沟,沟深1—1.5厘米,将种子拌细沙均匀地撤人沟内。覆土1厘米,稍加镇压,土壤过干需浇透水,亩用种量lo公斤。

在9一10月进行翻上按株距30厘米开穴,穴深3—6厘米,开大穴,穴底要求平整。用腐熟人畜粪水与草木灰混合作基肥,将种子均匀地插入穴内,覆土l厘米,稍镇压即可。 

育苗适时育苗。大叶薄荷在中国栽培很少开花结果,主要通过营养枝条繁殖种苗。苗床通过精细整地后进行播种。播种前,每公顷施腐熟人畜粪水22500—30000公斤,湿润畦面井作基肥。

然后将种子拌细沙或草木灰,均匀地撒人畦面,用竹扫帚轻轻拍打畦面,使种子与畦面紧密接触,最后畦面盖草,保温保湿。种子萌发后,揭去盖草,出苗后进行松土、除草和追肥。当苗高12—15厘米时移栽。 

田间管理
间苗和补苗。气温在13—18~C时进行间苗,条播可按株距10—11厘米,两行错开定苗;穴播的每穴留壮苗3--4株。移栽成活后发现缺株,应在阴天进行补苗,栽后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以利成活。 

除草和施肥,每年进行3—4次。第1次在苗高3--5厘米时进行松土,并拔除杂草。松土后每公顷施稀薄人畜粪水15000--22500公斤;第2次在苗高7—10厘米时进行第1次间苗后,结合中耕除草,每公顷施人畜粪水22500公斤;第3次在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中耕除草后,每公顷施人畜粪水22500—30000公斤;第4次在苗高25--30厘米进行,中耕除草后,每公顷施人畜粪水30000公斤,封垄后不再进行追肥。每次收割后都应中耕除草和追肥1次。苗高25--30厘米时第2次收割后进行培土,保护老蔸越冬。

雨季要及时疏沟排水,以防积水引起植株烂根,旱季要及时浇水,抗旱保苗。

主要病害

轮纹病。从春天至秋天均有发生。发病前喷施无毒高脂膜200倍液,发病前期喷施50%多菌灵500一1000倍液;秋末清除病残体,以减少侵染源。褐斑病。在东北7—8月发生,防治措施同轮纹病。

斑枯病。在东北6--8月发生,防治方法同轮纹病。根腐病。及时排除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并用石灰消毒病穴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穴。 

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和银纹夜蛾。蚜虫。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

红蜘蛛。6--8月天气干早时发生最盛,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杀。银纹叶蛾。5—10月幼虫咬食叶片。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4--6月采摘嫩茎叶或幼苗食用;现蕾开花时,采摘花序洗净、切段,放人酱中调味。藿香播种后可连续收获1年,除留种田外,一般都在7--8月盛花期收获,选晴天齐地面割下,运回井迅速晒干、炕干或荫干,以备药用。一般每公顷产4500--7500公斤。藿香以茎枝色绿、茎叶干、叶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药用价值

大叶薄荷大叶薄荷
采制夏、秋季枝叶茂盛时或花初开时采割,阴干,或趁鲜切段阴干。 

采收后除去泥土、须根。晒2~3天后堆放,闷两天再晒、再闷,直至闷透晒干为止。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甲基胡椒酚(methyl chavicol)、柠檬烯(limonene)、蒎烯和P—蒎烯、对伞花烃、芳樟醇、1-丁香烯等。 

性味性微温,味辛。

功能主治
祛暑解表,化湿和胃。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呕。用于暑湿感冒、胸闷、腹痛吐泻。

中医学上以茎叶入药,性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夏季炎热,经常会出现头痛发热、胸闷腹胀、呕吐、痢疾等症。中医认为,暑热病邪是引起中暑的外因,而正气不足则是导致外邪侵袭而发病的内因。藿香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功效。

《本草正义》说“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常用药有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胶囊等。

用法用量
用量4.5—9g。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蛤蟆衣    下一篇 香水薄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