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在泉
- 中文名
- 于在泉
- 性别
- 男
- 国籍
- 中国
- 籍贯
- 南京
- 出生时间
- 1964年
- 职业
- 退休后到东南大学当保安
- 主要成就
- 被誉为“诗人保安”
目录
于在泉,男,1964年出生,长于金陵城,是
1964年出生的于在泉是兄弟姐妺5人中最小的,他读书后只上到初中毕业,尔后因父亲从南京中央商场退休需要顶职,从事售布柜台工作后一干就是二十年。别看他文化水平不高,但脑海里装下的诗词数量,尤其是对诗词的理解与诠释,并不亚于中文系的大学生。
于在泉从小视诗词为最大的嗜好,也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个老
心系东大,他也会撰诗讴歌。于在泉曾以东大为核心,以地名相串写下一首四言诗:“欲寻学府,进香河畔。鼓楼钟声,唱经抑扬。沙塘融暖,丹凤朝阳。六朝松赞,梅庵昱巷。四牌楼下,门出成贤。远眺北极,后湖荡漾。蓁巷凄凄,碑亭沧桑。延龄百年,止于至善。”虽然只是短短六十多字,但于在泉字字斟酌,进香河、丹凤街、四牌楼、成贤街、碑亭巷等等地点景色,与“止于至善”的校训自然融合,展现东大人文氛围。
此外,出现“东南”二字的名诗名篇,于在泉也特别留意。说到此处,他语调上扬,列举几首。或是他最近刚刚背下的《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或是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又或是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长于金陵城,他边逛古都边作诗
平日里,拥有保安与诗人双重身份的他,工作与爱好相和,他觉得读诗写诗既能消磨时光也能充实自己。在沙塘园岗亭值夜班时,于在泉就写了首诗:“晚来风声急,路上人渐稀。凭借空调力,提笔又无语”。深夜刮风,人渐稀少,他就写了一首诗“看看玩玩”。说到此,于师傅笑着比起
《金陵神游》
倒行环冈步五百 云光轮回雨花台
高座寺朋谪仙在 乾隆下台抒情怀
达摩修行悄离开 梁武顿悟忙派差
夹骡峰闭难动得 一苇飘然渡江北
《后湖有感》
步莲观蓼曲桥行 柳湾赏鱼盆景奇
台城烟柳五洲地 水岸听风心神怡
湖底隧道接云梯 紫峰钟山双子星
十朝文化荟金陵 不愧天开帝王居
“写诗对于我本身就是爱好,这个我可以讲是一点都不带掺假的。你要是讲诗人,我感到还有点不够格”,对于“保安诗人”的称呼,于在泉十分谦虚,觉得自己只不过是爱好诗词,不能算得上真正地遣词造句、深度钻研。
采访中,不时有入访者进入值班室门口询问,于在泉会详细的出门指路。“这个工作挺不错的,我也能起不少作用”,回到值班室,于在泉这样感慨。尤其是对校园内的学生,于在泉真挚朴实的话语中满含温情,“平时在门口,给留学生指指路,或者提醒同学把车开慢一点,不管大事小事,也能避免一些安全问题”。看到校园里建筑模型的比赛展览,他心中也为大家感到高兴,觉得东大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期望学生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多多实践。
于在泉喜欢旧体诗,他认为古诗词中优美精粹的语言,尤其是丰富的内涵,无论是抒情或是达意,都有极大的弹性与感染力。对于诗词不只是单纯地“品”,更可俯而读与诵,仰而思,读的过程中能听到落叶的叹息,流水的欢畅,闻到缕缕的野草花香,体悟不同境遇中人的复杂心情,感悟人间的种种悲欢离合。
日常朗读、背诵诗词,成了于在泉生活的一种方式。勤勉工作,诗意栖居,可能也是每一个“止于至善”的东大人的生活格调吧。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