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邓自刚

邓自刚,男,博士, 长期致力于高温超导磁悬浮基础研究工作,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条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环形实验线及国际首个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试验平台, 相关成果被IEEE Spectrum、BBC、ARTE、HKS、SCTV等相继报道。

目录

邓自刚:男,博士, 西南交通大学, 2009 ,博士后, 国立东京海洋大学, 2009-2011 。 西南交通大副教授,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委员会委员;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轨道交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校级和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

长期致力于高温超导磁悬浮基础研究工作, 侧重于超导磁通本征特性与其在应用磁场中磁悬浮行为的关联性研究及样机研制, 实现了国际同等载重水平轨道截面最小的科学数据及永磁用量最少的超导悬浮系统; 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条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环形实验线及国际首个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试验平台, 相关成果被IEEE Spectrum、BBC、ARTE、HKS、SCTV等相继报道。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超导磁浮交通(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关键技术、新型轨道交通技术储备);

(2)管道磁浮交通(前沿基础研究、军民两用方案研究)。

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温超导磁悬浮车动力学特性研究,2014.1-2017.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运动外磁场下高温超导块材悬浮特性及变化机理研究,2014.1-2016.12;

(3)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2014.1-2016.12。

科研经历

2011年12月21日——至今,西南交通大学引进人才,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负责团队课题一项,从事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于2013年2月主持研制完成我国首条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实验线; 2014年6月建设完成并调试成功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试验平台;(Mail Daily、IEEE Spectrum、BBC、ARTE、CNN、HKS、国内主要媒体)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 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海外特别研究员基金资助(同批次全球1115人申请,获资助180人)在东京海洋大学IZUMI实验室作博士后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为高温超导块材电机在潮汐能发电中的应用, 完成高温超导块俘获磁通性能及其经济实用性研究;

2004年9月——2009年6月,西南交通大学超导技术研究所硕士和博士学习,主持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提出车轨电磁作用系统优化方案和方法,完成相对速度0-238 km/h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的动态悬浮力行为研究,获2011年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术成果

学术发表

在领域内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SCI/EI收录80余篇, 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39篇,国际综述合着1篇、英文着作1章,顶级期刊Highlights文章1篇),SCI他引200余次;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担任Int. J. Supercond.编委和10个SCI期刊审稿人。

代表性学术论文

“ A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Maglev ring test line developed in Chengdu, China”,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16.

“ HTS Maglev and future evacuated tube” in “Supercondu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 a Roadmap”,

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Topical Review)

“ An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way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present HTS Maglev systems by utilizing the anisotropy property of bulk superconductors”,

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 Trapped flux and levitation properties of multi-seeded YBCO bulks for HTS magnetic device applications — Part I: Grain and current features”,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12.

“ Trapped flux and levitation properties of multi-seeded YBCO bulks for HTS magnetic device applications — Part II: Practical and achievable performa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12.

“ High-efficiency and low-cost permanent magnet guideway consideration for high-Tc superconducting Maglev vehicl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成果报道

BBC专题报道西南交通大学多功能高温超导磁悬浮科研成果及环形试验线

IEEE Spectrum报道西南交通大学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研究最新成果

四川电视台SCTV【万万没想到】——来自未来的磁悬浮高速列车

香港卫视“速度与激情”——开向世界的高铁 

科研团队

“交大超导”研究团队依托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轨道交通技术研究所,前身为1988年王家素教授和王素玉研究员在成都成立的“低温与超导技术实验室”。 2000年12月31日下午2点26分研制成功世界第一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世纪号”。 200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学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资助下, 相继研制成功三套大型高温超导磁悬浮测试系统, 建成了位居世界前列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系统; 并自行编制了从二维到三维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数值计算程序, 能够开展多种应用条件下高温超导磁悬浮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目前,团队在张卫华教授、王家素教授和王素玉研究员的总体指导下,研究方向包括: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高温超导体的电磁特性及磁悬浮理论;高温超导磁悬浮轴承和飞轮储能系统; 超导磁体与超导直线电机。主要涉及学科包括:电气、机械、力学和交通运输工程等。团队2008年至今共发表SCI检索论文150余篇、国际合作着作6本, 主持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课题3项。 在学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下, 团队正在深入开展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在轨道交通和飞轮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开发及相关的理论优化设计研究, 同时积极推进高温超导直线电机实验样机的研制工作。

同时,团队与国际上相关研究单位建立了较为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德国ATZ公司、日本东京海洋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法国南锡大学等。广泛的国际交流开阔了所内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使之有机会和能力参与到学科的各类国际竞争中去。 目前从团队毕业的研究生中有就职于德国西门子深圳公司、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美国SuperPower公司和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等国际着名公司和科研机构,

有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博士尚未毕业即获得法国博士后奖学金等。

团队的师资和实验条件为有志于国际前沿课题研究工作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退魔录    下一篇 洛德利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