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咸阳帝王陵墓

咸阳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西安市北10公里的渭北东西 百余公里的高原上.留下了汉唐梁朝众多帝王的陵墓,分布着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汉景帝阳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等27个帝王的陵墓和256个陪葬墓。举目陵冢累累,一字排列,形成了极其壮观的陵墓群。

目录

在咸阳北部的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的交界地带,埋葬着中国历史上汉唐两代的众多帝王,形成了渭北帝王陵墓群,长陵,茂陵、昭陵、乾陵和已发掘的唐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大号墓均已对外开放、汉阳陵出上大量汉代兵佣,正在发掘修复,将对外开放。每年许多的游客来此一览当年帝王陵墓的宏伟壮观。

咸阳帝王陵墓咸阳帝王陵墓

古墓葬群为代表的陵墓文化资源是咸阳的独一无二的旅游瑰宝,可以称做皇陵或王陵的有37座,包括西汉帝王陵,大唐帝王陵以及隋朝和周朝等的王陵,同时还有400座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不论整体密度,个体规模,国内外罕有,绵延百里,气势恢宏,时代序列完整,素以秦都,汉陵闻名天下,几乎埋藏着半部中国古代史,因汉陵形似覆斗,酷似埃及金字塔,又有中国的“金字塔之都”、“东方帝王谷”之称。

主要的陵墓

西汉长陵
西汉长陵西汉长陵

汉高祖刘邦长陵,在陕西省咸阳市窑店乡北的咸阳原上,坐北朝南,南面是川流不息的渭水,北面是巍峨壮观的九嵕山,秦川故道穿逾原下。长陵坐落在咸阳原的南部,居高临下,威武壮观,显示了封建帝王高高在上的尊严。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布衣提三尺剑有天下"的皇帝。楚汉战争中,他叱咤风云,"大战七十,小战四十",身负重伤十二次,最后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开始营建长陵。陵园是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的,只是规模略小而已。陵园内还建有豪华的寝殿、便殿。寝殿是陵园中的正殿,殿内陈设汉高祖的"衣冠几仗象生之具",完全像皇帝生前时一样侍奉。

西汉安陵

汉惠帝刘盈(前213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 当初,高帝宠幸戚夫人,戚夫人有一子名曰刘如意,刘如意聪明伶俐,英武果敢,作风很像汉高帝,高帝觉得太子刘盈优柔寡断,软弱无能,便想废刘盈。刘盈的母亲吕皇后便请大贤商山四皓来替刘盈说话并辅佐,才免了废太子的厄运。 前195年,高帝在平定逆臣英布的战争中受伤而死,刘盈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惠帝,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贤人曹参为丞相,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很安定。但是惠帝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在位后期处处受母亲吕后牵制,以至最后抑郁而终,享年仅24岁。惠帝死后,葬于今咸阳市东边的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南村安陵。 惠帝死后,吕后进行了长达8年的专权统治。

西汉霸陵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汉族,是汉朝的第5位皇帝,谥号“孝文帝”。公元前180—公元前157年在位。他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他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他在位的23年成为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与汉景帝并列为“文景之治”。后葬于灞陵,庙号太宗。

西汉阳陵

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年),孝文帝子,母窦皇后。公元前157年即皇帝位,时年32岁。在位16年(前156—前141年),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崩于未央宫,葬阳陵。汉景帝阳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肖家村乡东张家湾北,渭水与泾水会合处,西距汉高祖长陵约6公里。是咸阳原上西汉帝陵中最东边的一座。因修陵时,该地属弋阳县,故名阳陵。

西汉茂陵

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西汉茂陵西汉茂陵

西汉平陵

汉昭帝刘弗(前94年-前74年),原名刘弗陵,汉武帝少子,母为钩弋夫人,武帝崩后继位。即位后,刘弗陵因名字难避讳的缘故更名刘弗,“弗”字避讳“不”。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古代按虚岁算),遵照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在位13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年号有始元、元凤和元平。

西汉渭陵

汉渭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东南。西汉第八位皇帝汉元帝刘奭陵墓。渭陵始建于永光四年(前40)。陵园近方形,南北410米,东西400米,四周有夯土筑成的垣墙。陵冢位于陵园之中,呈覆斗形,底边长约120米,顶边长50米,高29米。今陵冢顶部已塌陷。在陵北300米,发现一建筑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建筑墙基、平铺方砖居住面和路面遗迹犹存,并出土一批玉雕和其他文物。汉元帝刘奭,字盛,宣帝与孝宣许皇后所生,27岁即位。竟宁元年(前33)五月崩于未央宫。葬渭陵,终年43岁。陵园东北约350米处,是孝元傅皇后陵。现存陵冢低矮,显系削残。渭陵北375米,有孝元王皇后合葬陵。王皇后陵园建筑与元帝陵园、垣墙同为夯土筑成,垣墙正中各有阙门,至今仍存遗迹。渭陵东北500米左右是陪葬墓群,排列有序,东西四行,每行七座,当地群众称为“二十八宿墓”。现存墓冢12座。据文献记载,王凤、王莽妻、冯奉世等陪葬渭陵,但今名位难考。 《汉书·元帝纪》载,永光四年(前40)下诏,罢置陵邑。今在渭陵周围未发现陵邑遗迹,与文献记载相符。

西汉延陵

汉成帝刘骜墓位于咸阳城北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马家窑村。刘骜(前51~前7年),字太孙,汉元帝之长子。母王皇后。刘奭死后继位,时年19岁。在位27年(前33—前7年),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崩于未央宫,葬延陵,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因沉湎酒色,懒于理政,故其舅父王凤专权,王氏诸弟皆封侯。在中国古代昏君的排行榜上,汉成帝是“赫赫有名”的。历史上对他的定评是“湛于酒色”。他自甘堕落,迷恋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他在做太子时,就以好色出名,当上皇帝后,委政于外家,不理朝纲,致使外戚势力进一步增长,政治日趋腐败,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民众不堪其苦,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相继爆发了农民和铁官徒起义。面对这一残局,成帝索性不管民间疾苦,整日斗鸡走马,沉湎于酒色之中。44岁便病死于宫中。

西汉义陵

汉哀帝义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南贺村东南,刘欣是元帝的庶孙,定陶恭王和丁姬的儿子。因成帝无子,刘欣的祖母、元帝傅昭仪多方活动,力劝成帝让刘欣续嗣。于是在公元前8年,刘欣被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成帝就去世了,刘欣即位,他在位期间,为了缓和社会危机,曾以师丹为大司马,实行“限田、限奴婢”政策。规定诸王、列侯以至百姓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结果遭到了贵族们的激烈反对,只得不了了之。在政府重赋和地主兼并的压迫之下,百姓“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建平二年(公元前6年)又接受夏贺良“改元易号,可得廷年”的建议,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自称陈圣刘太平皇帝。然而社会危机并未因此而缓和,哀帝也在农民的反抗声中死去,终年二十六岁,葬义陵。义陵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今垣墙残高1米左右,宽约0.7米。北垣墙正中现存一门阙,其余三面垣墙门阙已无遗迹可寻。据《汉书·平帝纪》载:元始二年(2年),“乙未,义陵寝神衣在柙中,丙申旦,衣在外床上,寝令以急变闻,用太牢祠。”可见义陵亦有寝殿、便殿设置,并设有寝令管理陵园。但今陵园内未发现殿堂建筑遗迹。义陵陵冢位于陵园正中,覆斗形封土堆高约30.41米,陵基边长为175米。

西汉康陵

汉康陵汉平帝刘衎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大寨村。陵园平面为方形,边长420米。陵墓为覆斗形,底东西长216米,南北宽209米,顶部边长60米,高26.6米。为二层台,东西台宽6米,长93米,南北台宽11.5米,长90米。其东南570米为皇后王氏陵。

唐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公元617年,李世民劝说并协助其父李渊于太原起兵反隋,西取长安,建立了李唐王朝。李渊称帝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他先后镇压了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和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功勋。李世民于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其兄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李渊禅位,李世民遂即帝位,是为唐太宗。

唐昭陵唐昭陵

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23年,公元649年病死,葬于九嵕山之昭陵。九嵕山“九峰俱俊”、“山峦起伏,气势雄伟”,为“关内道之名山”。该山颇为神奇,从南面观之,形似圆锥;从西南面望之,形若覆斗,极象日本的富士山;从东面看之,形同笔架,当地人称之为“笔架山”。李世民的陵墓即凿山为洞,在山峰底部建地下宫殿,连同陪葬墓在内,绵亘数十里,气势宏大,蔚为壮观。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先例。

在众多的陪葬墓中,有两座墓葬与众不同,各有三个墓冢,一座是位于北距陵山9公里处的山底村北李靖墓,另一座是位于北距陵山11公里处的昭陵博物馆院内徐懋公墓。其实1975年以前两座墓前都竖有神道碑,山底村北墓为李靖墓,昭陵博物馆院内墓为徐懋功墓,只不过老百姓大多不辩,陵区才流传着那句话。“上三冢”即为卫国公李靖墓,“下三冢”便是英国公徐懋功墓。唐太宗李世民曾言道:“唐兴名将,英卫而已!”可见对二位将军的器重。

李靖,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唐代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先后南平萧铣、辅公祐,北平东突厥,西破吐谷浑,成就了大唐王朝的不败神话。他的军法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是我国公认的继孙武之后最有建树的军事家。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李靖夫人去世,唐太宗诏令坟茔规格依照汉代卫青、霍去病旧例,把墓冢修成东突厥境内的铁山、吐谷浑境内的积石山,以此表彰李靖的特殊战功。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靖病亡,和夫人合葬。所以,李靖墓冢为两个长方体土坝和一个圆锥形土堆,中高12米,周长226米。两侧长方形封土堆与中间圆锥形封土堆东断西连,这就是老百姓说的“上三冢”。墓前原列置石人、石虎和石羊,并竖有神道碑,碑为许敬宗撰文,王知敬正书,碑身上半部刻字保存完好,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

徐懋功,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后避唐太宗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人,被封英国公。早年随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拓疆土的主要战将,先后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一生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唐王朝信任,被誉为“国之长城”。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徐懋功去世,唐高宗下诏所筑坟墓以汉卫青、霍去病先例,依照阴山、铁山、乌德踺山而建,用以表彰其败东突厥和薛延陀之功。所以,徐懋功墓中为三个18米的圆锥形土堆呈倒“品”字型排列,老百姓称为“下三冢”。后来徐懋功孙子徐敬业起兵反武,兵败后,武则天迁怒于徐懋功,徐懋公不但被剥夺官爵,就连坟墓也被挖开,劈碎棺材。直至中宗李显继位后,为其平反,二次衣冠再葬于此墓。明代赵涵《觅昭陵陪葬碑》中就写到“遥望九宗山,古冢何累累。上有名王宫,下葬贤臣衣。”墓前石刻保存完好,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两侧各有一尊翁仲,翁仲立于三层仰莲石座上,浓眉大眼,八字翘须,仪态威严,翁仲之南西侧三尊石虎造型各异,刻画粗中有细,雄健霸气。东侧三尊石羊或目视前方,或昂首翘望。墓冢正前约80米处为神道碑,碑高近7米,螭首龟趺,为唐高宗李治御笔御书王派行书,书法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石刻现均列置与昭陵博物馆院内。

昭陵陪葬墓的形制、排列位置,均依据逝者的身份、政治地位及与皇帝的亲疏关系密切相关。因而,上三冢、下三冢显示了李靖和徐懋公两位大将在李唐王朝统治者心目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唐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61.5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1960年以来,先后发掘了陪葬乾陵的永泰公主李仙蕙、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中书令薛元超、右卫将军李瑾行等5座墓葬,出土三彩物俑、器皿、金银饰品、彩绘陶器等珍贵文物4300多件,一百多幅绚丽多彩的墓室壁画和1500平方米石椁线刻画,堪称唐代瑰丽的地下艺术画廊。《宫女图》《打马球图》《客使图》《狩猎出行图》及《仪仗阙楼图》等壁画,成为人们领略唐代绘画艺术、研究唐代建筑服饰风俗体育活动宫廷生活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发掘整修后,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道地宫常年对外开放,供中外游客参观。乾陵文物中,有161件定为国家一、二级文物,1317件被定为三级藏品。馆藏品主要是已发掘的5座陪葬墓出土文物4000多件。藏品还包括该馆征集的文物共计4598件,其中一级品27件。有一面铜镜重4.25千克,镜上铸有麒麟、龙凤等图案,并有铭文。

唐建陵

建陵是唐肃宗李亨的陵墓,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50公里处、礼泉县城东北15公里、海拔783米的武将山南麓,因山为陵。东与九嵕山昭陵遥相对峙,西与梁山之乾陵隔川遥望,北面群山叠嶂,南面是层层梯田和广阔的沃野。爆发"安史之乱"的次年(756),李亨即位于灵武。在位期间(756~762),为了平定藩镇的叛乱,借兵回纥,于至德二年(757)秋,收复长安、洛阳。由于任用宦官为观军容使,致使宦官势力进一步扩大。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李亨忧惊而死,葬于建陵。建陵依山为陵。陵园东墙长1524米,北墙长879米,西墙长1373米,南墙长10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陵墓现存唐关中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雕凿最细腻石刻。有汾阳王郭子仪、开国公李怀让等陪葬墓。

唐崇陵

唐崇陵是唐德宗李适墓,位于咸阳城北45公里泾阳县蒋路乡的嵯峨山南麓。唐德宗李适墓。李适(742~805),代宗李豫长子,在位期间(779~805),改租庸调为两税法,并征收间架税、茶税等,以增加财政收入。为加强中央集权,对藩镇割据势力采取裁抑政策,但无成效。用宦官统率禁兵,致使宦官权势日盛。崇陵依山为陵,居高临下,山环水抱,墓冢高突,全部用青石垒砌,嵌凿石槽,浇灌铁汁,卡有铁板,十分坚固。陵园方圆20公里。石刻保存基本完好。朱雀门旁有10余尊石人,身着斗篷。近年在其陵区边缘发现奉诏出使过黑衣大食的宦官杨良瑶墓神道碑。

唐端陵

唐武宗李炎端陵位于咸阳三原县东北17公里徐木塬桃沟村北,所在地海拔540米,崖下平川高程约400米。献陵在其东4公里,庄陵在其西6公里。唐武宗李炎墓。李炎(814~846)穆宗第五子,母韦皇后。始封颖王,开成五年(840年)正月被宦官拥立为帝,时年27岁,在位7年(公元841-846年),年号会昌。会昌六年(846)崩于大明宫,同年八月葬于端陵。端陵积土成陵,墓高15米,底部周长360米。端陵积土为冢,呈覆斗型,陵台底东西58、南北60、高15米

唐靖陵

唐靖陵为唐十八陵之一,为唐僖宗李儇墓。位于咸阳市乾县铁佛乡南陵村境内,距乾陵4公里,距铁佛古寺2公里,东为福银高速公路(G70)。靖陵是唐十八陵中年代最晚的一座,也是唐陵中第一座进行考古发掘的帝王陵。由于该陵多次被盗,破坏严重,墓内的壁画已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壁画的艺术水平远不能和盛时的相比。1995年经陕西省文物局批准,由省、县文物部门进行科学发掘。该陵地宫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出土文物100余件,主要有石碑、石函、龙凤玉璧、玉佩、哀册玉残片、鎏金铜锁、鎏金宝石铜花等.

陵墓群现状

咸阳有着悠久的历史,绵延百里的咸阳原上,共埋藏着18位君主,多达27座帝王陵寝和400余座的陪葬墓,在咸阳,你总能触碰到历史那早已褪去激情却仍缓慢规律跳动的脉搏,感受咸阳感受过的辉煌,见证咸阳昔日所见证的繁华。近年来咸阳旅游局加大对帝王陵景区的不断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陵墓的沧桑与曾经的辉煌。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拟罗式岩椒    下一篇 拟普式岩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