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杨锦麟

杨锦麟,时事评论员,著名专栏作家。出生于福建厦门,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2002年10月加盟凤凰卫视,主持《有报天天读》和《周刊点点评》,广受欢迎。2011年6月1日,离开凤凰卫视,出任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
中文名
杨锦麟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福建厦门
职业
作家,时事评论员
毕业院校
厦门大学
其他成就
2003年最佳电视节目创意奖

目录

杨锦麟杨锦麟
  杨锦麟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 毕业于福建厦门大学历史系,赴港后一直从事新闻媒体工作,先后担任多家媒体记者、编辑主任、主笔、杂志主编,亦是香港多份报章的专栏作家、亚洲周刊特约作者, 擅长两岸三地时政评论,所著文字已达数百万字,是香港知名的两岸关系问题专家。 

由他主持的《有报天天读》,观众反应热烈,成为凤凰2003年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收视率急升,亦让他在电视圈以“操着一口变音国语嬉笑怒骂”的“糟老头”形象闻名。

三次转身

第一次转身(从香港报界一支健笔到电视节目主持人):2002年10月加盟凤凰卫视,2003年初任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周刊点点评》等节目主持人;

2006年,担纲《世界论中国》节目主持人,是华人世界中著名的时事评论员;

2009年主持新节目《走读大中华》,也常年以“

杨锦麟杨锦麟
  杨锦麟毕业于福建厦门大学历史系,赴港后一直从事新闻媒体工作,先后担任多家媒体记者、编辑主任、主笔、杂志主编,亦是香港多份报章的专栏作家、亚洲周刊特约作者。

擅长两岸三地时政评论,所著文字已达数百万字,是香港知名的两岸关系问题专家。杨锦麟主持的《有报天天读》,观众反应热烈,成为凤凰2003年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收视率急升,该节目是大陆观众午饭后热烈期待的“饭后点心”,亦是全球华人沟通的重要纽带。

《有报天天读》好评如潮,杨锦麟却拿一位朋友的打油诗开涮自己:“老杨读报,吓人一跳,国语不准,英文走调,体形太胖,样子太老。”

杨锦麟赴港谋生多年,忙于生计,甚少机会返回家乡探亲访友。杨锦麟所敬重的大哥庄振典兄,遍寻杨锦麟的下落多年,去年潘世墨学长路过香港,承蒙陈成秀学长、王少华学姐作东,使得多年来未曾相遇的双十校友,终有再续前缘的际遇。杨锦麟应邀回厦大母校,在南强学术讲座上为厦大的学弟学妹们做了一次涉及香港问题的学术讲座,厦大母校将杨锦麟视为厦大人的骄傲,这种称誉让杨锦麟至今仍如坐针毡,坐立不安。

世墨兄热心联系之下,也有机会和振典兄再度相遇,当晚,在同属于初一年段的陈少华同学家中,和李永裕校长、彭一万老师以及郑启伍、吴德丰等校友聚会,是夜大醉方归。年过半百的杨锦麟,难于抑制因回想起八年下乡武平艰苦岁月诸多往事的伤感,借着酒意,竟不顾礼仪,大放悲声,所有在座的师长和校友亦陪我神伤黯然。

这种失态,是深藏于潜意识的历史记忆的苏醒,也是对岁月坎坷蓦然回首的伤痛。事后,庄振典大哥和郑启伍兄亦嘱我务必为双十校友总会即将出版的《

2013年2月16日,杨锦麟团队对外宣布,腾讯视频将独家开设“锦麟频道”,并于3月1日起推出四档均由杨锦麟担纲的节目。昨日,香港卫视公关部也发表共同声明称,杨锦麟因个人生涯规划及事业发展需要,主动辞去在香港卫视所任职务,香港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高洪星对此感到遗憾但表示理解和祝福。

杨锦麟介绍,团队里有内地香港台湾相当优秀的传媒行业的人才骨干,加上新媒体这个崭新而广阔的平台,还会争取香港卫视的配合。“虽然算不上善始善终,但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合作模式的开始,我想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尝试。”先头部队前两天已经出发,他也会在这周动身,为即将到来的两会做准备,做一期特别的节目。频道的第一阶段将会推出两档日播节目和两档周播节目。两档日播节目分别为《

“对于中国的软实力传播来说,

杨华岳麓书社

书详细记述了杨锦麟从命途多舛的幼年、15岁上山下乡到街道临时工、大学教师,继而转赴香港,先后担任报社编辑、主笔、杂志主编、专栏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等传奇生活与坎坷经历,尤其围绕杨锦麟2003年至今主持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台前幕后的工作生活,以鲜活、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杨锦麟的喜怒哀乐,处事为人与成功之道,并独家披露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下一篇 After Forever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