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烧卖

烧卖,又称烧麦、肖米、稍麦,是一种以烫面为皮,包裹肉馅上笼蒸熟的中国传统面食,元代已有记载。烧卖用烫面,即用开水和面,面已半熟,再加入冷水和的面,以增加成型能力,用一种中间粗,两头有把的类似棒槌的特殊擀面杖擀皮,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边如同花边,中间放馅,不用包,一提就成型,上屉蒸熟。皮薄馅大,形若杯,底为圆,腰收细,上面如同花边,美观好吃。烧卖馅料多为糯米、香菇、萝卜、白菜、瘦肉等,加入调味的酱油、 盐、香油 、食用油、白糖。吃时配以醋、蒜丝,味道可口、鲜美。

目录

烧卖最早见于史料记载是元代高丽国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其上记载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馅稍麦”。该书关于"稍麦"的注说是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麦亦做卖。又云:"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梢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如果把这里"稍麦"的制法和现代的烧卖作一番比较,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

到了明清时代,"稍麦"一词虽仍沿用,但"烧卖"、"烧麦"的名称也出现了,并且以"烧卖"出现得更为频繁些。如《金瓶梅词话》中便有"桃花烧卖"的记述。《杨州画舫录》、《桐桥椅棹录》等书中均有烧卖一词的出现。 清代无名氏编撰的菜谱《调鼎集》里便收集有"荤馅烧卖"、"豆沙烧卖"、"油糖烧卖"等。其中"劳馅烧卖"是用鸡肉、火腿配上时令菜作馅制成。"油糖烧卖"则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做馅制成。中国南方还有一种"卤馅"芽菲菜烧卖。现时各地烧卖的品种更为丰富,制作出更为精美了。如河南有切馅烧卖;安徽有鸭油烧卖;杭州有牛肉烧卖;江西有蛋肉烧卖;山东临清有羊肉烧卖;苏州有三鲜烧卖;广州有蟹肉烧卖;南京有蛋烧卖等等,都各具地方特色。沙县烧麦则不同于其他烧麦,为圆形,里面包有粉干,配上秘制的酱料食用。

若想自己做烧卖,制做起来也并不复杂。其原料包括面粉、干粉、馅料。制作的时候,面粉用开水烫好,摊凉,揉成粉团,搓成长条,再切成小段,擀成圆饼状,再撒些干粉,并将圆饼的外缘压成麦种形,包入馅料,用手一捏,上端便呈现石榴花般的花纹。把烧卖放进蒸笼里,约蒸10分钟后,便可食用。

名称

烧卖、烧卖、稍麦、肖米等。

制作原料

材料:糯米、肉、香菇、鲜笋、烧麦面皮。

调味料:盐、味精、姜、酱油。

制作过程

1.泡糯米,泡了一夜,然后蒸熟。

2.把肉、香菇、鲜笋,分别切丁,姜切末。肉丁用盐、味精、酱油腌制30+的时间。

3.点火,倒油,先把姜末炒香,然后放入肉丁,炒到变色,加鲜笋丁炒3分钟后,然后给香菇丁,同时给盐,味精,酱油,要稍微咸点,要不然烧卖馅很淡。

4.三丁炒好后,就把蒸熟的糯米到入锅里搅拌均匀。当然得把火关掉。依照家乡的味道,给了大量的黑胡椒粉。

5.烧卖的面皮,然后开始包,烧卖。

6.包完了蒸上5分钟就可以了。

食用指南

烧卖作为早点、小吃,吃时配以酱、醋、姜丝或者鲜汤,美味无比。

营养价值

烧卖的面皮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烧卖里的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北汉山    下一篇 后藤健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