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埠小学
目录
学校始建于1934年,原名“鼎新学堂”,1946年正式更名为海埠小学,1992年迁至现址。学校占地面积23.4亩,建筑面积3266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学生561人,教职工29人。
八十年历史的沉淀,使学校的文化底蕴愈加深厚;八十年大海的洗礼,让学校浸润了海的气息。近年来,学校秉承“学海厚德,心埠千帆”的校训,“博学明志,海纳厚为”的校风,以“海洋文化”为教育特色,以“容、融、博、搏”的海洋精神为引领,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促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高位持续攀升,办出了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以容立德,涵容专长,确立开放包容的教育目标:学校的教育目标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走向。我们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海品质运用到培养目标的确定上。首先,我们以容立德,将海洋品质与德育目标整合,让学生学会包容,并与践行弟子规融合,全方位立体塑造学生高尚人格,打造“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心胸宽广、知识渊博、开拓进取”的海小五品少年;其次,涵容专长,学校确定“博大、丰厚、激情、灵动”的海精灵培育目标,凭海怡情,厚实基础,激情勃发,灵动创新。在高效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海之帆船模、海之石鹅卵石绘画、海之美贝壳贴画、海之声合唱队等特色社团,让学生自主选择、多元发展,在动手动脑中,激趣培智。
融合资源,融会贯通,构建海洋校本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最能彰显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为将地域优势转变为资源优势,我们开发了《走进海洋》校本课程,并与威海市编写的首套海洋教材《蓝色海洋》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学校通过校本培训,指导教师将海洋教育有机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以研代训,走“整合教育资源——开发特色课程——提升特色品牌”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学校创建了海洋文化特色长廊,内容包括海洋文学、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环保等,营造了海洋文化的氛围,实现了隐性课程与有形课程的结合。
博采众长,博大深邃,打造德馨业精的教师队伍:教师是践行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目标的主力军,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海之所以博大深邃,在于它不辞溪流;师者之所以为其师,是因为博采众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以博采众长为手段,以博大深邃为目标。一是通过实施梯次管理,博采本校名师之才华,优化名师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教师共同成长;二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博采他校之经验,坚定不移地探索并实施“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三是通过教育科研,博采专家之智慧,引导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转化为小课题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强有力的措施,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威海市名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区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4人次,省级优质课2人次,市区级优质课、公开课30余人次,省市级课程资源10余人次。教师的近百篇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
经过全校上下多年的能力,古老而又年轻的海小,既传承了历史,更焕发了活力。学校先后获得“威海市规范化学校”、“威海市文明单位”、“威海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威海市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威海市绿色学校”、“开发区先进单位”、“平安经区模范学校” 、“平安经区建设达标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学生先后有160多人次在各项比赛中获奖。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