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焦虑感生意

焦虑感生意,网络新词,就是针对中产焦虑进行营销的生意。这类生意抓住人的焦虑和痛点,进行包装和促销,正在逐渐被针对兴趣的营销方式所代替。

目录

所谓“焦虑感生意”,盈利套路归结为“普适+痛点+易用+名人+群体+促销+包装+心理”,均针对所谓中产焦虑。

比如知识付费能够火起来,一定是因为抓住了痛点——中产阶级的深层焦虑。在这种逻辑下,成功的知识付费产品一定是”人格权威担保、绝对可靠,简单易得、终生获益,预期明确、价格灵活无争议“的。

在这盛产焦虑的年代,有人煞费苦心,普度众生,让所谓焦虑感生意忽然多出些心理抚慰功效,也不算不厚道。

出处

该词出自作者李慕阳文章,文中作者像给无名女尸做验尸报告那样把那所谓中产8大焦虑分析得头头是道。

产生原因

为什么总是有人在持续不断的制造焦虑、贩卖焦虑呢?一个原因是一些所谓“有知识的人”通过这种手段诱使人购买他的知识,比如逻辑思维的罗振宇就被批评为“那个贩卖焦虑的人”。另一种原因就是通过碎片化的焦虑共鸣来收割流量。但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制造贩卖焦虑的人利用了很多国人严重缺乏一种接纳不完美自己的能力严重爱面子,严重不肯接纳自己不如别人的弱点。可以说,利用别人的弱点赚钱,这是当今一种所谓的新的营销观。其实,个人也好企业也罢,想行稳致远,必须切合民众的实际需求,并诚实地为这种需求服务。它要开发促进的是人性的优点。如果打着捷径的旗号、成功的幌子,玩的却是靠人性的弱点来设计赚钱的谋略,很可能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特别对于青年人创业来说,自己要有勇气和耐心一遍遍叩问,摸索自己“以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人,分析自己的兴趣和擅长去做选择。而外界要善意的帮助青年人分析利弊,帮他们解除身上无形的绳索,而不是站在鄙视链顶端,以嘲弄的眼光,用焦虑的绳索把他们绑牢。

案例

“双11剁手,123补脑”据说是201712月消费口号,这生意就主打“焦虑感”。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Sigur Rós    下一篇 袁保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