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萧承之

萧承之(公元383—447年),字嗣伯,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南朝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之父,南朝宋著名将领。

目录

本    名
萧承之
别    称
萧嗣伯
所处时代
南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时间
383年
去世时间
447年
主要成就
其子萧道成建立南朝齐,被遵奉为齐宣帝

人物简介

萧承之(公元383—447年),字嗣伯,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南朝齐开国皇帝齐高帝

萧承之“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同族丹阳尹萧摹之、北兖州刺史萧源之都十分器重他。

萧承之初为建威府参军。晋安帝义熙年间,东晋平定四川的谯纵后,迁为扬武将军兼安固郡(治今四川营山)、汶山郡(治今四川茂县)二郡太守,善于安抚。

宋文帝元嘉初年,历任武烈将军、济南太守。元嘉七年(430),到彦之北伐大败,北魏乘胜进占青州,安平公乙旃眷进犯济南,萧承之“空城计”智退敌军。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认为萧承之保全济南有功,认为他治理才能不下于军事才能,拟任兖州刺史,让檀道济安排。但这事最后不得而终,转任辅国镇北中兵参军、员外郎。

元嘉十年(433),在梁州刺史萧思话手下,担任横野府司马、汉中太守。氐族统帅杨难当进犯汉川,梁州刺史甄法护弃城而逃,萧思话行至襄阳,萧承之率军轻装前进,攻占要塞黄金山和峨公山,但在汉水两岸被围困四十多天。敌军都穿着犀牛皮制成的销甲,刀箭无法伤害。承之苦想数日,得出一计,让士兵用长槊刺中敌人后,再用大斧锤击槊尾部,敌军无法抵挡,只得焚营而退,梁州平定。因功封龙骧将军,转宁朔司马,仍旧任汉中太守。

萧承之入朝任太子屯骑校尉,因平氐之功,宋文帝拟任青州刺史,但因为不巴结独掌大权的彭城王刘义康,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南泰山太守,封晋兴县五等男爵位,食邑三百四十户。又升任右军将军。

元嘉二十四年(447)卒,享年65岁。梁州百姓思念他,在峨公山设庙祭祀。

宋顺帝升明二年(478),追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身后陵墓

萧道成建立南齐后,追尊萧承之为宣皇帝,葬永安陵。

永安陵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东北胡桥北狮子湾。坐北朝南,陵家已犁为平地。唯陵前存二石兽,东为天禄,雄性,保存完好,身长2.95米,高2.75米,颈高l.40米,体围2.75米,系整块巨石雕成,造型肉丰骨劲,神态矫悍生动,前足之下,攫一小兽,更增几分情趣;两兽倾伏地中,头已无存,颈部亦已破坏。根据南朝陵墓的通例,陵前原还应有神道石柱,龟跌石碑等石刻建筑。未经考古发掘,该陵地下部分的情况尚不清楚。

人物轶事

空城退敌

北魏聚集大军于济南城下,萧承之知道寡不敌众,便命令士兵隐蔽起来,并大开城门。萧承之的部下大惑不解问:“贼众我寡,奈何轻敌之甚!”萧承之从容答道:“今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唯当见强以待之耳。”大意是说,困守在一座被抛弃在敌人后方的孤城,情势危急。如果向敌人示弱,必定会遭到屠杀,只有摆出强大的阵势来等待敌人。北魏军士看到这种情形,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撤退。真乃兵书所云“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萧承之临危不惧,巧设空城计,智勇退敌人,从而保全了济南城,《南史·高帝纪》中亦记载此事。事后萧承之对手下说:“孤城孤军,今天的情况实在太危险了,如果将真实情况暴露给敌人,那肯定在劫难逃了,所以只好故弄玄虚,欺哄敌军。”

家族成员

妻子

宣孝皇后陈道正

儿子

衡阳元王萧道度

始安贞王萧道生:其子萧鸾即位为皇帝后追封其为景皇

齐高帝萧道成

孙子

齐武帝萧赜

豫章文献王萧嶷

临川献王萧映

长沙威王萧晃

武陵昭王萧晔

安成恭王萧皓

鄱阳王萧锵

桂阳王萧铄

始兴简王萧鉴

衡阳王萧钧

江夏王萧锋

南平王萧锐

宜都王萧铿

晋熙王萧銶

河东王萧铉

齐明帝萧鸾

始安靖王萧凤

安陆昭王萧缅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张一品酱羊肉    下一篇 The Black Key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