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Louis Ⅹ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岁),波旁王朝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孙,王太子路易·斐迪南之子,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他既是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国王,也是欧洲历史中第二个被处死的国王。欧洲历史中被处死的国王一共有三位:查理一世(英国国王,1649年在英国内战后被处死)、路易十六(法国国王,1793年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尼古拉二世(俄罗斯帝国皇帝,1918年被苏联政府枪决)。他们都是在由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过渡时的社会革命中被处决的。

目录

继任国王

路易十六(Louis Χ 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岁),波旁王朝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孙,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也是欧洲历史中第二个被处死的国王。

1765年他的父亲死后,他被立为王储。擅长拉丁语和英语,对历史地理知识颇有兴趣,才艺俱佳。

1774年即位。大权受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左右,不过她也不懂政治,喜欢奢侈华丽的享受,比如化妆、买衣服、买首饰、开舞会、装修别墅、布置花园。使法国专制制度陷入严重危机,宫廷大臣互相争权,社会矛盾尖锐,国库空虚,债台高筑。对比起法国政治经济状态,经受不起如此奢华。她曾先后任用杜尔哥、内克等为财政总监,实行财政改革,均遭失败。因此玛丽·安托瓦内特被称为“赤字夫人”。

三级会议

1787年接受财政总监卡洛纳建议,召开“显贵会议”,试图向特权等级征税,遭贵族抵制而失败。

1789年5月被迫召开中止175年之久的三级会议,因顽固维护教士、贵族的封建特权,与第三等级形成严重对立。7月11日解除受第三等级拥护的改革派财政总监内克职务,并暗中调集军队,企图驱散制宪议会,终于激发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

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和王室亲信多次劝说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难。路易起先拒绝离开,等待革命自行灭亡。但局势的发展使他改变了主意。

1789年10月6日,若干巴黎妇女和数千名国民卫队士兵闯入凡尔赛宫,要求国王迁入巴黎居住。他们与卫兵发生小规模冲突,几名卫兵被杀死。王后一度衣冠不整地带着孩子躲避。当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巴黎杜伊勒里宫(Tuileries Palace),行动自由受到了极大限制。

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和米拉波(Honoré Mirabeau)都劝说路易十六采取妥协立场,推行君主立宪制。路易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支持制宪会议,签署了大部分法令。

王权受限

1790年7月14日攻陷巴士底狱周年纪念活动中公开宣誓将维护宪法。绝大多数法国民众相信他诚意支持革命,对他衷心爱戴,将他视为法国人民的国王。

1790年11月27日制宪会议通过法令,要求教士宣誓效忠国家、法律和国王,引起法国天主教会危机,很多忠于罗马教皇的教士拒绝宣誓。

1791年2月28日,有谣言称国王处境危险,数百名年轻贵族前往王宫保护,与守卫王宫的国民卫队发生冲突,一些贵族遭到殴打和侮辱,令路易十六十分愤怒。

1791年4月18日,路易十六企图前往巴黎近郊的一座城堡,以便与拒绝宣誓的教士庆祝复活节,但在杜伊勒里宫门口被大群市民包围,最终未能离开。此事之后,路易十六坚定了出逃的决心。

国王出逃

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员化装后逐一悄悄穿过隐秘的通道溜出王宫。但拉法耶特和当时的巴黎市长巴伊(Jean-Sylvain Bailly)意外来到王宫找路易十六谈话,使国王不得不推迟离开。费尔森将他们送上准备好的马车,在巴黎郊区的邦迪(Bondy)离开了他们。此时他们已比原计划推迟了两个小时。

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也在当晚轻装出逃,成功逃入布鲁塞尔。国王一行人离开巴黎后十分兴奋,而起初行程也比较顺利。一路上,路易十六并不费心隐藏,甚至多次下车与附近乡民交谈。到达圣默努尔德(Sainte-Menehould)之前已数次有人认出国王,但震惊疑虑之余都没有作出反应。

然而,马车到达马恩河畔沙隆(Châlons-en-Champagne)时已落后原计划三个小时,原定在城外迎接国王的骑兵与当地农民发生冲突,又怀疑国王未能成功逃离巴黎,已经基本撤离。

一行人傍晚来到了圣默努尔德的驿站,站长德鲁埃(Jean-Baptiste Drouet)也认出了国王,并在马车离开后通报了市议会,后者派德鲁埃追赶国王。德鲁埃抢在国王前面到达了距蒙梅迪三四十英里处的瓦雷纳(Varennes),传达了这个惊人的消息。

瓦雷纳敲响了警钟,拦住了国王一行人。起初,代理市长答应帮助承认了自己身份的国王离开,但市议会讨论后决定拖延时间,下令国民卫队严阵以待,并向附近城镇求援。布耶手下的骑兵随后赶到,但无法救出国王。

返回巴黎

1791年6月21日早晨,国王出逃的消息在巴黎传开。路易十六临行前在桌上留下了一份声明,谴责制宪会议从王室手中剥夺了外交、军事和地方行政权力,并宣布他在1789年6月23日以后批准的全部法令无效。拉法耶特将军和制宪会议先后派人急速追赶。面对危机,制宪会议达到了空前的团结,通过法令开始行使行政权,同时下令法国各地开始紧急备战。

1791年6月22日清晨,巴黎的使者到达了瓦雷纳。当地市议会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制宪会议的命令。路易十六一行人在数千名国民卫队的伴随下启程返回巴黎。一路上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随着马车缓缓向巴黎进发。制宪会议派出的三名代表在马恩河谷与国王会合,陪同王室在6月25日抵达巴黎。

1791年9月批准《1791年宪法》,接受君主立宪制,称法兰西人的国王。

重新掌权

法国大革命时期,国王路易十六一度从巴黎潜逃后写下的政治遗书的原件,日前在美国被发现。遗书题为《致所有法国人》,共有16页。该遗书的副本有留存,但路易十六本人书写的原件此前一直未能找到。发现原件的法国专家称“这是传达历史脉搏的顶级资料”。

路易十六在其中解释了逃亡理由,并向人民呼吁“不能相信犯错朋友的教唆和谎言。请回到国王的身边。国王永远是你们的父亲和最好的朋友”,以此来说明自己致力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的正确性。

路易十六于1793年被处决,他在临死前也曾写下过一份遗书。

身送断头台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革命广场(今协和广场)被自己设计的断头台处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其被送上断头台之时,路易十六反而表现出了身为国王的威严,完全没有了平时那般懦弱的样子,这让许多认为路易十六只是一个懦弱君王的人都感到奇怪。

相关趣闻

造锁

早在路易十六还是王储时,就已显露出锁具研究方面的天赋。他曾在凡尔赛宫里专门建造了一间全法国最高级的五金作坊,在这间面积近百平方米的房间内,挂满了各种工具。为制造最复杂、最精美的锁,他特意高薪聘请了民间著名的铜匠加曼,后者甚至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寝宫。

当上国王后,路易十六更是无心朝政,经常来到自己的五金作坊里,与各式各样的锁为伍。路易十六制锁的水平的确很高,他的锁极富创意、形状各异,几乎每一把都是一件艺术品。他曾把锁制成活泼可爱的鲤鱼、松鼠或鸭子形状,扭动“松鼠”的钥匙,“松鼠”会频频点头,摇尾乞怜。有一把“蝾螈”锁,把钥匙插进后转动三圈,“蝾螈”的嘴中就会喷出水来。

为迎合国王嗜“锁”如命的爱好,人们纷纷用各种各样的锁来巴结国王。在一次为庆祝王子出生的游行中,有人甚至抬出了一把特制的“大锁”,当人们打开“大锁”的门,竟从里面走出一位可爱的“小王子”,这让路易十六龙颜大悦,他特意命令手下将自己制作的锁赏赐给游行者。

据说他的开锁技巧十分高超,可以在锁芯弹回的零点几秒内拧开锁。他曾经制造了一把他最得意的锁,将其用于一个装有重要文件的箱子(内有国家财务和镇压革命军等资料),认为世上没有其他人能打开它。在他被捕后,人们为了审讯他,找到了这个箱子,由于锁极为精密而箱子又十分牢固,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请来加曼打开了锁。

改进断头台

路易十六因为喜爱机械,也有一些机械改造成就。

有一次发现断头台的刀是直的,认为效率较低,便改为三角形。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数十年后,他这次改造的优点直接用到了自己夫妇身上。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在更为宽广的视野和历史中看待路易十六此人,他曾有“激进改革家”或“忽然改革家”的名声,也试图改革,以挽救国家危亡。

路易十六曾多次试图改革。先任用经济学家杜尔哥,银行家内克,卡隆等,试图向贵族和神职人员代表的富人阶级征税,弥补路易十五留下的财政赤字。一面是贫苦的法国人民,一面是强势的贵族阶级,他夹在中间无力撼动任何一方,本身软弱的性格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他不像好大喜功的路易十四,亦不像荒唐无能的路易十五,他甚至没有情妇(法国国王多有情妇法国人也以此为傲),他爱他的国民,但最终他们却杀死了他。

路易十六决意要借财政问题向贵族开刀了,他同时对让人生厌,举国怨恨的“旧制度”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一项举动,关乎国家前途。路易十六的确有过一番努力:路易十六当政后,首先任用了73岁的重臣莫普,想借他的威望和经验来帮助他理顺现存体制的混乱,但这样的目标没有实现,国王旋即起用有新思维的杜尔阁。

杜尔阁上任后,他制定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准备取消一切奴役,一切特权。具体来说,他建议免除农民的徭役,取消省界的壁垒,废除贸易的关卡,振兴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让贵族和僧侣同第三等级享受一样的税率。在政治上,他想利用现存的省议会的途径,扩大政治开放,让人民能够获得政治权利,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这项改革,按照路易十六的说法,杜尔阁和他自己是想要为人民谋求利益。但是,这项改革计划由于受到特权阶级的反对而无法推进,在特权阶级的一片反对声中,路易十六只好免去了杜尔阁的职位,改由马尔泽布尔来继任。与杜尔阁一样,马尔泽布尔也是主张要给每一个人以权利的。在法律上,取消拷打逼供,给被告人以辩护的权利;在政治上,取消国王的“密札”和新闻出版检查,让所有人都有人身安全和言论出版自由;在宗教上,反对宗教迫害,实现宗教自由。由于他的改革与杜尔阁差别不大,依然无法进行,他也同样落了个下台的结局。

随后克吕尼走马上任,但好景不长,仅仅六个月他就下了台。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涅说:路易十六,以他的胸怀和品德来说,是最适合于他那个时代的。当人们对独断专制的政治体制不满时,他就自愿地放弃这种专制的做法;当人们对路易十五的荒淫挥霍感到愤恨时,他能够品行端方,生活俭朴。人们要求作一些必要的改革时,他也能够体察公众的需要并要给予满足。但是,改行仁政和继行暴政都是困难的,因为要改革,就要有力量使贵族特权阶级服从改革。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路易十六缺乏坚强的意志,实际上只有这样的意志才能完成国家的重大变革。他头脑清楚,心地正直、善良,但是性格不够坚定,在他的所作所为中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他的改革计划所遇到的阻力是他所意想不到的,也是他未能加以克服的。

因此,正如一个君主因拒绝改革而遭到毁灭的结局那样,他是由于尝试改革而毁灭的。

在米涅的笔下,路易十六不是什么暴君,而是“心地正直、善良”,“他没有任何野心,因此他可能是唯一没有权力野心的国君,唯一具有一切好国王所应有的畏上帝和爱百姓这两个优点的国君”。在革命者的步步为营面前,路易十六步步退让,而实际上如果不惜代价从一开始就坚决抵抗的话,他甚至有可能在有生之年保住王位。

也有意见指出米涅在谈论历史人物的时候过于同情、过于微观的考虑了个人情感。在路易十六的问题上,反复强调其人善良的本性,殊不知西谚云“地狱的道路是由善良的愿望铺成的”。作为一国之君,路易十六过于缺乏刚毅的性格,作为非常时期的法国君王,这样的性格害人害己。

但不得不说,路易十六是一名典型的心软好男人,尽管他知道自己妻子的放纵,也知道国库的贫穷,但他总由于心软的缘故经不起皇后的软磨硬泡,这也许是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的原因吧!

反面评价

关于路易十六,在法国大革命历史教学和研究中,人们总是把他描绘建构成为这样的形象:专制君主、暴君、不理朝政,生活上奢华糜烂,挥霍无度,终日与锁为伴,浑名“锁匠”,就在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那一天,他仍然在日记上写着,今日无事。总之,正是路易十六的昏庸和残暴直接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并把自己送上了革命的断头台。

路易十六昏庸、懦弱,成天恐怕得罪贵族。他不但对国务无什么兴趣,还对贪得无厌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 )言听计从,使国家债台高筑,屡战屡败。虽然他并不暴虐,但他的昏庸成为了之后被处死的直接原因。

“他早就应该被处死了!穷人缴税,而丰衣足食、成天花天酒地的贵族却免税,这是什么道理?” 这是路易十六被处死时一个农民激愤的喊话。

家庭成员

王后

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原奥地利帝国公主。

奥地利宫廷出于政治需要,1770年将她嫁给法国王储,路易十六。

到法国宫廷后,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和庆宴,修饰花园,奢侈无度,有“赤字夫人”之称。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

在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曾劝说路易十六带兵去梅斯避难。她支持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提出的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要求,结果成为众矢之的。

于1791年6月与国王一同出逃,但至边境城市瓦伦时,被发现,外逃未遂。

1793年10月,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判处死刑,送上断头台。享年38岁。死后尸体一度被扔在万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后,普罗旺斯伯爵复辟成为路易十八,才将她的白骨重新挖出,并妥善安葬。

当时的法国和奥地利有过多次战争。在路易十五时,法国战胜奥地利,但由于路易十五的外交失败,致使法国人民对奥地利的憎恨更深。而身为奥地利公主的玛丽成了阶级矛盾的替罪羊。她或许有过奢侈的生活,但绝不可能是她的“消费”使得整个帝国风雨飘摇,类似中国古代的杨贵妃,路易十四晚年、路易十五的荒唐、路易十六的软弱,贵族阶级和贫民的矛盾,悲剧的美丽王后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儿子

路易·约瑟夫(1781年10月22日-1789年6月4日)

路易十七(1785年3月27日-1795年6月8日)

路易十六七岁的儿子路易·查理(路易十七)在他的父母被处死后,判定由一名鞋匠安托万·西蒙抚养,以成为一名"好公民"。而在这个鞋匠也被处死之后,他则一直待在圣殿塔监狱,直到十岁去世。死因不详,猜测为结核病。但他生前不断被虐待也是他的死因之一。

在狱中三年,一日仅有一餐,“并且主要成分是粪便和垃圾”,随地大小便,连洗澡都得不到准许。当然,这都是轻的。最后被砍去四肢,折磨虐待成残废,最后悲惨地死去。然后他们捏造出体弱多病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罪行。

女儿

玛丽·特蕾莎(1778年12月19日-1851年10月19日)

路易十六的女儿,也遭到暴民和狱卒的殴打和轮奸,他们还逼迫她参加父母的死刑,并逼她作伪证,指控她母亲与弟弟的乱伦关系。年仅15岁的她被屈打成招。所以她最后非常痛恨自己的懦弱和胆怯,常常割脉自杀,也多次服毒,但都没有成功。

革命结束后,她侥幸逃过一死,与她年龄相仿的叔叔路易十八登基后,邀请她回到王宫。她非常仇视革命者,常常公开扬言表示对共和派和雅各宾派的憎恨,命人放火烧俱乐部,用炸药轰炸先贤祠(未遂),刺杀被流放的革命当权者。

索菲(1786年7月9日-1787年6月19日)只活了11个月

后世看法

法国庆祝革命200周年的庆典上,法国总统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说他是暴君是不合适的,因为此人性格软弱,不敢采取强力的措施,只是不会统治国家。

三级会议出现冲突,如果是他的六世祖父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 (路易十六祖父路易十五的曾祖父),那他会强行解散议会。但是他既不敢解散议会,担心遭到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下场(参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又无力填补法国财政的亏空,平息民愤,最终无可逆转地走向了覆灭之路。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冠背龟    下一篇 破天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