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Simon & Garfunkel

Paul Simon and Art Garfunkel 是美国著名的演唱组,乐队正式成立于1964年, 活耀在60 -- 70年代,,是美国电影《毕业生》主题曲的创作者。

目录

Simon & GarfunkelSimon & Garfunkel
  Paul Simon and Art Garfunkel 是美国知名的乐队演唱组,乐队正式成立于1964年, 活耀在60 -- 70年代, 是美国电影《

Simon & GarfunkelSimon & Garfunkel
  在70年代,各方面要求西蒙同加芬克尔重新组合的压力很大。西蒙只得同加芬克尔合作录制了一首歌曲>,(MY LITTLE TOWN),这首歌曲被收入了1975年俩人各自的专辑中.西蒙的专辑>,(STILL CRAZY AFTER ALL THESE YEARS)又推出了一些热门歌曲,包括同菲比.斯诺(PHOEBE SNOW)合作的重唱歌曲>(GONE AT LAST)和一首美国排行榜榜首歌曲>(50 WAYS TO LEAVE YOUR LOVER)。

在此后5年里,西蒙没有出过一张专辑(不包括一张集锦),他把精力投入到电影方面。西蒙在

Simon & GarfunkelSimon & Garfunkel
  两人的出生日期

他们都出生于1941年,Paul Simon是10月13日,Art Garfunkel是11月5日,比Paul小了20多天。

两人的出生地

Paul是出生于

Simon & GarfunkelSimon & Garfunkel
  Wednesday 3A.M.

发行于1964年十月的“Wednesday 3 A. M.”是西蒙&加芬克尔的第一张专辑,初期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但事实上这是一张相当优美而突出的专辑,它的出版,几乎可以说是象徵著六○年代初期称霸歌坛的那些纯民谣风团体,如The New Christy Minstrels 和 The Chad Mitchell Trio 等等的逐渐走入历史。

在这张专辑里,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优点,例如优美而谐调的和声、突出的吉他伴奏等等,而其中的单曲“The Sounds of Silence”更把这些长处发挥到极致。当时的西蒙&加芬克尔,刚刚脱离“汤姆与杰利”的阶段,本身的风格基本上还是很“民谣”的,透过了制作人汤姆威尔森的引导,逐渐懂得了更多样化的表现。

乐评:Simon &Garfunkel,忧郁河上的拆台经典

据网易娱乐2010年6月11号报道,与Bob Dylan借着民谣这种形式,在音乐中思辩和批判的艺术家气质不同,Simon &Garfunkel更多拥有的是一种淡淡的书卷气和人文气。也许也是因为他们的学业正好与音乐生涯有着一个很好衔接的缘故,因此,他们的音乐从一开始就有一种菁菁校园的味道。Paul Simon细腻精致的创作,加上Art Garfunkel清秀飘逸的声线,Simon &Garfunkel就这样很快地先从美国的校园里开始流行起来。而1966年1月配唱电影《毕业生》(The Graduate)的插曲《Scarborough》,则让他们一举成名。虽然,因为他们的音乐既不实验、也不深刻,Simon &Garfunkel在那个摇滚“大跃进”的时代,饱受美国乐评人的批评,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更多的歌迷听音乐,需要的不是激情、亢奋、高调和个性,而只是来源于生活的平静、真实,以及高于生活的优美、动听。

从Simon &Garfunkel的音乐中,你能够听到许多身边的故事,不限地域、不限时代,他们歌唱的都是人类世界一些永恒的话题。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Paul Simon深厚的文学修养,使得它在表现平凡的主题时,总是能够呈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时美国主流乐坛词曲作者的素质,并在之后成为唱作人风潮中许多歌者模仿与借鉴的对象。

1969年的夏天,Paul Simon和妻子Peggy,以及Art Garfunkel等人在好莱坞的Bluejay Way度假。这年夏天的大部分时间,Art Garfunkel都在墨西哥拍摄他的电影处女作《22条军规》,等到他回来时,Art Garfunkel还不知道Paul Simon已经准备了一件珍贵的礼物相赠,这件礼物就是Paul Simon完成的新作《Bridge Over Trouble Water》。但有意思的是,Art Garfunkel一开始却并没有看上这首歌曲,更是建议Paul Simon自己去唱,最终在固执的Paul Simon的一再坚持下,才最终勉为其难的同意接纳这首作品。但不久以后,Paul Simon就又后悔将这首佳作交给他的合作者了,于是在演唱会上干脆静坐在一边默视Art Garfunkel依靠这首作品赢得无数的掌声。一首原本描写友谊的歌曲,却最终换来两位中学同窗好友的反目,这也许也是音乐魔力的另一种“体现”吧!

这张专辑原本准备安排12首曲目,但在确定最后一首歌时,Paul Simon和Art Garfunkel又发生了争执。起因是Paul Simon想在专辑中收录一首名为《Cuba Si, Nixon No》的作品,而Art Garfunkel则希望演唱一首巴赫的古典歌曲。最终Paul Simon在一气之下,干脆就放弃了这个名额,以11首作品的规模发行了这张新专辑。尽管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只是一首歌曲的差异,但事实上却是两位合作者在审美趋向上越走越远的必然碰撞。早在几年前,Paul Simon就开始执迷起一些南美和非洲地区的民歌,这也让此时对平均律与赋格越来越感兴趣的Art Garfunkel感到越来越无法忍受,除了力拒《Cuba Si, Nixon No》之外,他甚至险些让Paul Simon另一首取源于秘鲁民谣的《El Condor Pasa(If I Could)》差点无缘专辑。而Paul Simon同样不是省油的灯,作为报复,他也同样否决了Art Garfunkel想把《Bridge Over Trouble Water》处理成巴赫式合唱的想法,并因此而拒绝为其和声。正是这一次在音乐合作上的反目,直接造成了Simon &Garfunkel最终走向了解散的结局。

整张专辑收录的11首作品,有9首来自于Paul Simon的创作,另有一首《El Condor Pasa(If I Could)》,则亦由Paul Simon重新为它填上英文词,只有Felice和Boudleaux这对Bryant兄弟创作的《Bye Bye Love》完全与Paul Simon无关,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在Simon &Garfunkel这个组合中所占的位置。专辑于1969年11月1日开始录制,于11月15日结束,实际只用了7个工作日,其中仅11月2日这一天,就录制了4首作品。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唱片的同名主题曲《Bridge Over Trouble Water》,Art Garfunkel在此曲中也完全将他最具特点的演唱特色悉数呈现出来,既轻柔又圣洁的歌声,不仅让作品显得柔美优雅,更显出一种庄重的古典和谐美,堪称是轻重缓急处理得浑然一体的佳作。而高潮处的高音,亦有一种荡气回肠的交响乐效果。比较有意思的,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于2001年再版Simon &Garfunkel的五张录音室专辑时,也特别在这张专辑的末尾附赠了两首曲目,其中的一首就是Paul Simon早于Art Garfunkel两个多月前录制的版本。Paul Simon的声音听起来更质朴、低沉,尤如一个酒吧钢琴手娓娓道来,亲切但却达不到Art Garfunkel那种完美的效果。这也不禁让人感叹造物主的公平,他给了你创作上的才华,就不会将演唱上的天赋再赐赠给你。

专辑另外一首成为旷世经典的作品,就是Paul Simon改编的秘鲁民谣《El Condor Pasa(If I Could)》,在轻快、轻盈和灵动的节奏中,这首作品优美的旋律除了给你一般意义上的动听之外,还能带给你深邃、宁静、高远、神秘这样的意境,而这首曲子也因为Paul Simon的探索,不仅在日后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更让他从此走向了一条新的音乐开拓之路,而这条路日后则被称为World Music。

最终,《Bridge Over Trouble Water》成为了Simon &Garfunkel的最后一张专辑,它不仅为Simon &Garfunkel带来了六座格莱美的奖杯,更为其奉献上全球累积销量过亿的惊人纪录,而Paul Simon本人亦在当年,就从专辑的同名曲中获得了700万美元的版税提成。事隔多年之后,当我们能够以更理性的目光看待这张专辑时,或许我们依然会感到诧异,一张在合作者互相拆台、矛盾不断的情况下制作的唱片,为什么会成为旷世的经典?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在音乐的世界里,永远没有绝对的真理,所谓理性、所谓感性,所谓古典、所谓民族,坚持自己的音乐信念并将它发挥极致,就能够创造出最好的音乐。正是这样的真理,让我们听到了世界流行音乐史上最为奇特的一张二重唱经典,它一边是巴赫、一边是南美,一边是古典、一边是野性,同样能以各自棱角充分的展现,而在两个方向上都成为永恒的经典。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恩曼琳    下一篇 海洋工程与技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