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京侗寨
目录
报京寨坐北朝南,四面青山环抱。整个大寨从北到南,由高到低,形若撮箕口。青一色的木结构房屋,依顺地势,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十分直辖市地布局在两册之间的狭谷中。群众习惯把报京分为上、中、下三寨,上寨有水塔,中、下寨有两眼水蟛和水塘,生活用水比较方便。中寨有棵白果树,树脚路坎边有石碑一块。碑文阴刻,碑额横刻"千古不朽"四字。碑右竖书"大小募化相贵成斯美保留古树一枝此世代不朽矣"。碑左竖书"大清咸丰四年六月旦"。上寨与中寨之间东侧,有一隆起小山,山头奇形怪状的石头,形若盆景。
农闲晴朗之天,姑娘们便三五成群到此绣花、唱歌、幽会。寨的东、北、西三面,古枫、翠柏成荫,南是白岩寨。在白岩与报京之间,有一长满松树的山,群众称"火焰包"上栽满松树,四季常青,现已成为报京侗寨风景优美的景点。
一寨多姓,和睦相处,实属罕见。在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绝大多数以姓而居,以姓氏取地名,屡见不鲜。报京则纳百家姓而居,既有吉祥如意的龙姓、能文能武的刘姓,也有方案完美的周姓,此外,还有田、邰、李等姓氏。众姓相约:寨子内部,不论姓氏,视为一家,亲如兄妹,报京的周、龙、李、田姓互不通婚。这一良风优俗,有效地避免了近亲结婚。众姓长期和睦相处,在农村特别是边远的地方,实为少见。
报京不仅住房风格与众不同,饮食习惯也各具特色。该地群众特别喜食糯性食物和酸味蔬菜。人人爱吃,个个会做。家家煮糯米饭、包糯米粑,走亲访友,红白喜事也离不开糯米饭、糯米粑。户户备有酸菜、酸汤和腌(读án)菜。每天上菜离不开酸菜,招待贵客更离不开酸汤腌(读án)菜。不少人家储藏有上100年的腌(读án)汤酸菜。当地流传“三天不吃酸,走路打闹窜(行走乏力,东偏西歪)”之说,此话足以说明报京侗族喜酸食糯的饮食习惯。
报京大寨,侗族风情浓郁,尤以"三月三"为最隆重的节日。
报京是镇远县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民族风情点和全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三月三”播种节,被贵州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这里是传授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想课堂,也是人们体验古朴民族风情的最佳天堂。
报京,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激情的地方;报京,一个座落深山而又名扬海外的地方;报京,一个朴实无哗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
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侗寨25日晚突发火灾,据初步统计,火灾已致当地1184名民众受灾,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970万元人民币。共青团镇远县委员会、镇远县妇女联合会26日联合呼吁爱心人士向受灾民众伸出援手,积极捐款捐物。
2014年1月25日23时30分许,镇远县报京乡报京大寨发生火灾,初步统计致使296户、1184名民众受灾,涉及房屋148栋,1000余间房屋烧毁、损害。
火灾给受灾民众带来极大灾难,当前生活极其困难。共青团镇远县委员会、镇远县妇女联合会联合发出倡议,期盼镇远县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向受灾群众伸出援手,积极捐款捐物。其承诺,此次捐赠活动,所收的捐赠物将全部用于报京乡报京大寨受灾民众,主动接受社会和相关部门监督,并在媒体及网络上公布捐赠情况。
据了解,报京侗寨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报京侗寨距离镇远城南39公里,居住着470余户、2000名侗族同胞,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