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曾鲸

曾鲸(1564—1647年),福建莆田人。字波臣,别称波臣父,晚号蔗园老人,蔗庵 、蔗第等,“波臣画派”创始人,中国肖像画大师。

目录

曾鲸,中国肖像画大师,毕生从事肖像画创作,艺术活动主要在南京、苏州、上海、杭州、余姚和乌镇等地方。《中国绘画史》誉其肖像画,在明代近三百年“首屈一指”。

人物生平

《赵士锷像》《赵士锷像》
    曾鲸活动于浙江杭州、乌镇、宁波、余姚一带,侨居江苏南京,专门从事肖像画创作,并开创了“波臣派”,是画史上最为杰出的肖像画家之一。

从其伟世作品来看,他结识了当时一批社会名流,如董其昌、陈继儒、黄道周、葛一龙,陈洪绶、黄宗羲等,这些无不得益于他出众的才华。

据张岱《陶庵梦忆》记载:明崇祯七年(1634年)十月,张岱与曾鲸在杭州西子湖苏堤附近定香桥不期而遇,当时尚有诸暨陈洪绶、东阳赵纯卿、金坛彭天锡、女伶陈素芝等人。兴会之余,陈洪绶为赵纯卿作古佛,曾鲸也为赵纯卿画肖像。

作品特点

曾鲸擅画肖像,在继承粉彩渲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注重墨骨,层层烘染,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所画人物肖像强调观察体会,抓住最动人处,精心描绘,尤注重点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镜取影,俨然如生”之誉,从学者甚众,遂形成“波臣派”。

代表作品

曾鲸有《葛一龙像》、《王时敏像》、《黄道周像》等传世。

人物成就

《王时敏像》《王时敏像》

曾鲸的成就在于对传统的肖像画法的继承和发展。

古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略用淡墨勾出五官之大意,而后全用粉彩渲染,如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品《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等。自宋•李公麟把白描大大发展以后,元明之际的画家又多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像,如元代的著名肖像画家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此图乃倪云林补景)。

曾鲸所开创的画法在于它先用淡墨线勾出轮廓和五官位置,然后注意墨骨,以淡墨和淡赭石按面部结构层层渲染出阴影凹凸,较之前代更具立体感。“每画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姜绍书《无声诗史》)。通过层层烘染使得画面上不着痕迹而浑然一体。 在他早年创作的《葛一龙像》图卷中,主人公倚书斜坐,头戴巾帽,身着长衫,密髯丰颊,两眼远视,一个容貌清峻、能诗、善画、工书的才子跃然纸上。画家仅在面部先用细线勾勒,再敷色晕染,更类白描之法。

在曾鲸的传世作品中,《王时敏小像》图轴颇为有名,此图乃曾鲸中年所作。先勾出清晰的墨线,再用淡色渲染。衣褶随笔而出,落笔遒劲流畅,点睛生动,神采如生。

但以上两幅作品中,曾鲸所特有的凹凸之法尚不明显。最能反映“波臣派”代表性风格的是曾鲸作于五十九岁的《张卿子像》图轴。被董其昌、陈继儒称为“奇才”的诗人兼名医张卿子乌巾朱履,左手捻须,意态安详。画像面部先用淡墨多层烘染,再行敷色,赭石中略掺铅粉,耳朵等部位则用较浓的赭色勾提,达到笔墨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

曾鲸不仅领悟到了古代肖像画传神的真谛,并且自创一家之法而开一代画风。后人评其画“落笔得其神理”(《明画录》);“犹有宋人浑穆之意”(吴修);“写照如镜中取影,妙得情神,一经传写,妍媸惟肖”(姜绍书《无声诗史》);“下笔稍不俗,其写真,大二尺许,小至数寸,无不酷肖。挟技以游四方,累致千金”(《五杂俎》)。

曾鲸的肖像画法在当时颇为流行,一时间从学者甚众,影响也很大。据史记载,继承他的画法并留下姓名的就有四十余人,如:谢彬、金谷生、徐易、廖君可、刘祥生、沈尔调、张玉珂、陆永、顾宗汉、沈韶、张子游、徐璋、沈纪等,因曾鲸号“波臣”,遂把这支声势浩大的肖像画派称为“波臣派”,其中谢彬当数最得其师衣钵而造诣最高者。

谢彬从曾鲸学画,只施寥寥数笔,便神态毕现,眉目传神。他偶尔也画些山水,笔墨间颇有“元四家”之一的吴镇之笔意。其风格笔墨苍浑,设色沉郁,气象宏大。与项圣谟合作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的《松涛散仙》图轴,是谢彬的代表作之一。图中谢彬绘项圣谟肖像,神态自若,风度翩翩。项圣谟则画三株黄山松及坡石竹木,细致严谨。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Imagine Cup    下一篇 太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