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动员学
目录
战争动员应该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全方位动员,推动战争准备精密度。国家或政治集团为了适应战争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将战争动员工作 经验,经过深入地研究、分析,逐步升华为系统的理性认识,成为军事科学理论体系中独立的学科。现代战争中,战争动员理论原则对于战争动员的指导作用愈来愈突出。要完善战争动员体制,加强战争动员工作,就必须深入进行战争动员理论及其实际运用的研究。
(一)研究武装力量动员的理论原则、发展规律,实施的基本方法。具体而言,研究国家将军队、后备役和相应的武器技术装备与物资由平时体制转入战时体制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方法。一般包括:国家发布动员令,召集
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依赖性显著增长等情况下发展、成熟的。18 世纪 90 年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举推翻封建君主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防止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向欧洲各地蔓延,以英国为首的欧洲七个国家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和反法联军,于 1793 年春侵入法国,截至夏季对法国形成四面包围。正当共和国处于最危急的严重关头,法国掌权的雅各宾派,为抗击反法同盟军,保卫革命果实,由国民公会向全国人民颁发了《全国总动员法》,宣布“全国人民时刻处于征发状态”。在短暂的时间里便动员、组建了一支42万人的军队,开赴前线与反法同盟军进行殊死战斗。同时,法国又陆续颁布了嫌疑犯法令等,稳定后方,征集粮食、物资,保障前线作战供给,为法军在战场上赢得抗击反法同盟军的辉煌胜利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法国资产阶级在这次战争中所采取的战争动员措施,是前所未有的全面性的战争动员措施,开创了全国战争总动员的先河。法国的这一次全国性的战争总动员,在战争动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它毕竟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个临时性的军事措施,还没有形成一种制度。战争动员成为一种军事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并从理论及其发展规律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经由 18 世纪、19 世纪直至 20 世纪初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告全面形成和成熟。
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使人们认识到平时保持庞大的常备军,是国民经济难以承受的,从而提出并实行了平时保持较量的精干常备军,战时再行动员和扩编。这种观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和采用。平时如何保持精干常备军,战时又能视情迅速进行动员扩编,以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这首先就涉及到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兵役制度,以保证战时扩编有兵源和有合格的兵员保证,于是许多国家改革兵役制度,由雇佣制和强征制改为普遍兵役制度。其次要建立必要的动员制度。这样的兵役制度和动员制度,是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后备兵员扩充的重要保证。
现代战争,要求全面探索战争动员的方法、理论和规律及其实际运用, 不仅要建立健全兵役制度,而且要建立健全物力、财力等一系列征用、征召的国家动员制度、动员法规,还要建立健全国家动员的组织体制,以保证战争动员的组织实施,持续不断地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尤其是在核武器时代,更强调应研究建立健全国家的快速动员体制,才能在战争到来之时,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战争动员实践的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深入研究,战争动员学作为军事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也就逐步发展起来,并受到军事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我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创造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动员群众参加和支援战争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战争动员方法和经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国战争动员的根本特点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之上。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