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三韵三篇

《三韵三篇》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见士有不可夺之志,比而兼赋。第二首,见大才不可以小用,全属比体。第三首,为当时趋炎附势者发,语多讽刺。申涵光曰:三韵三篇,甚古悍。

目录

三韵三篇

其一

高马勿捶面,长鱼无损鳞。

辱马马毛焦1,困鱼鱼有神2。

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其二

荡荡万斛船3,影若扬白虹。

起樯必椎牛4,挂席集众功5。

自非风动天6,莫置大水中。

其三

烈士恶多门7,小人自同调8。

名利苟可取,杀身傍权要9。

何当官曹清,尔辈堪一笑。

作品注释

毛焦,犹《诗》言“我马玄黄。”《正义》曰:“马病变色也。”

雷雨大作,鲤鱼空中飞去,是其神也。

《颜氏家训》:“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毡帐;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斛船。”

赵曰:椎牛所以享众。古歌:“椎牛煮猪羊。”

谢灵运诗:“挂席拾海月。”

鲍照《舞鹤赋》:“箕风动天。”

《左传》:“晋政多门。”

谢灵运诗:“异代可同调。

《世说》云:王绪、王国宝相为唇齿,上下权要。

创作背景

【鹤注】此当是永泰元年作。时代宗信任元载、鱼朝恩,而士之变节者,争出其门。二人在广德、永泰间,其权特盛。详玩末章,其意显然矣。

点评鉴赏

《唐诗归》:

钟云;满肚不平,英雄之人,久处卜流,乃有此语。

《杜诗详注》:

此见士有不可夺之态,比而兼赋。

《义门读书记》:

一、二短章,却有千钧笔力。

《读杜心解》:

比也。“唾”之、“损”之者不足责,要在“高马”、“长鱼”之能不受“困”“辱”也。结二语矫然。

《杜臆》:

此三篇各自为意:……次篇乃大受不可小知者,大抵为己而发。

《读杜心解》:

比也。志大言大,不知此公自命何等?

以下总评

《初白庵诗评》:

危言不足,继以谐语,警欲之意,不恶不严。

《杜诗详注》:

申涵光曰:《三韵》三篇,甚古悍。

《杜诗镜铨》:

张上若云:此公自喻一生立身行己不苟处,而古今君子自待之道,不能越此。

《读杜心解》:

三篇乃古杂诗体,不得定为何时所作,亦不必强求其何所指切。左太冲诗云:“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可仿佛其命意之高。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申世景    下一篇 阜新民族街小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