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

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距今2000多年,已经发掘6座大型的高规格墓葬,木质棺椁墓中多人二次合葬。出土陶、铜、石、木器等290余件(套),分为铜、铁、锡、陶、石、木器等。是滇西地区战国至西汉时期规模和分布范围最大的墓地。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入选“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目录

出土的锡器出土的锡器

M20棺内人骨和随葬器物M20棺内人骨和随葬器物

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对西区、东区约50000平方米范围进行钻探,取得较大的收获。基本探明西区墓地的范围,西区遗址、墓地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本次发掘的东区也基本探明了墓地的范围和墓葬分布的基本情况,面积约7000平方米。在东区墓地的南部约500米的区域,新钻探到一个墓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这是一个重大收获。墓葬有灰膏泥和木椁、木棺,墓葬形制和北部墓地基本相同,东区两个墓地都有长度7米以上的大型墓葬。
目前,通过钻探发现,大波那地区有三个墓地,其中西区墓地范围还有同时代文化堆积,面积约10000平方米,但大部分被压在大波那村下或已遭破坏。

铜仗首铜仗首

2014年7月至12月,发掘西区遗址150平方米;发掘东区北部墓地850平方米,清理墓葬25座,共出土陶、铜、石、木器等290余件。

西区普遍分布有早期文化堆积,并且发现有房址、柱洞、灰坑、灰沟等遗迹。部分柱洞排列整齐,没有活动面,推测原房屋应为干栏式建筑,这与干栏式房屋造型的铜棺及出土的房屋模型相吻合。西区出土遗物除较多陶片外,发现有砺石、石斧、石垫、铜镞、红砂石范残片等,编号小件器物40余件。

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向基本相同,约240度左右。墓葬长度大于6米的大型墓葬6座,3-6米的中型墓葬11座,3米以下的小型墓葬共8座。墓葬开口层位基本相同,均开口于第4层下。墓口尺寸最大的为M20,长7.6米、宽3.9米。大型墓葬均有木棺木椁,木棺多用大型松、栎木材构建,木质棺板大多保存较好,棺板垒叠而成,之间可能用绳铆固定;中型墓葬部分仅发现有木棺,木棺构建形式与大型墓相似;小型墓葬均较小,大多数无棺木发现。墓葬构建较为考究,墓底多经铺垫,边壁涂抹多层膏泥,棺椁间用灰膏泥填塞;二层台经过夯筑,土质坚硬;葬式多为多人二次合葬。随葬品中的陶器类多放置于墓西上部,少量放置于棺内;铜器多放置于棺内底部的两侧。墓葬出土随葬器物丰富,共计250余件(套),根据质地可分为铜、铁、锡、陶、石、木、竹、藤或竹编器和葫芦。

所处时代

对本次发掘出土器物的初步对比研究,它们的时代约为战国、秦汉时期。

重要意义

大波那墓地刚好可以填补这一区域距今2500年至距今2000年时段的考古学文化空白,使我们对洱海区域战国至西汉这一时段考古学文化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

依据现有材料进行初步研究,可以将大波那遗址、墓地发掘的重要学术意义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大波那墓地是滇西地区战国至西汉时期规模和分布范围最大、规格最高的一个墓地,葬具、葬式特殊且没有被盗掘过,完整性较好。研究证明,大波那是这一时期洱海区域的重要文化中心。

第二、掌握大波那墓地文化的基本面貌,其文化内涵、分布范围已基本清楚。它所代表的青铜时代文化是滇西地区最重要的古文化,将对整个滇西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本次工作填补了洱海区域战国、秦汉这一时段考古学文化的空白,为构建这一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及探讨和研究洱海区域“昆明族”的文化和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第四、数字考古和新技术运用,以及文物保护同步进行及扎实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紧密配合,获取了大量的古代信息资料。这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必将为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信息。

第五、为我们下一步进行墓地的保护规划,以及墓地将来的展示、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材料。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编织记忆第一季    下一篇 琼海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