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目录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教育家、学者孙诒让先生在永嘉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蚕桑学校——永嘉蚕学馆,即为温州第二高级中学的前身,校址在温州府学孔庙旧址。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永嘉蚕学馆更名为温州蚕桑学堂。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温州蚕桑学堂改名为温州初等农桑实业学堂。
1911年(清宣统三年),更名为温州府官立中等农业学堂。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改学堂为学校,学校更名为温州蚕桑学校。
1915年,改名为温属乙种蚕业学校。
1923年,更名为温属甲种蚕业学校。
1927年,改名为旧温属联立蚕桑学校。
1929年,更名为旧温属联立中山蚕桑学校。
1931年2月,旧温属联立中山蚕桑学校与旧温属联立中山商科职业学校、旧温属联立中山女子中学合并,成立旧温属共立初级中学。
1932年5月,更名为旧温属联立初级中学。
1942年5月,改名为永嘉县立初级中学;同年9月,更名为永嘉县立中学。
1949年8月,更名为温州市立中学。
1954年8月,学校迁入海坦山南麓新建的校园,并改名为温州第二中学。
1997年8月,温州第二中学高、初中分离办学,高中部迁入君子峰下的黄龙新校区办学,并更名为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初中部留原址,继续使用温州第二中学校名。
2003年,创办温州市第五十二中学;同年,开办温州第二高级中学中新友好实验班。
2004年2月,温州第二高级中学与温州第二中学重新合并,原温州第二高级中学称温州第二中学黄龙校区,原温州第二中学称温州第二中学海坛校区。
2004年3月,在中新友好实验班的基础上创办温州二中国际教育部。
2013年3月,温州第二中学初、高中重新分设办学,温州第二中学高中部在黄龙校址,沿用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名;初中部在海坛校址,保留温州市第二中学校名。
校园坐落于温州君子峰脚下,占地面积160亩,在校学生1348人,专任教师136人,其中省市骨干教师60余人。校园依山建筑,碧草如茵,环境幽美,设施先进,既有传统园林特色,又有现代气息,处处彰显“依山讲诵,仁绿交融”的生态文化特征。作为省一级重点高中,近年来校领导勤奋务实,师生团结拼搏,学校以严格的教育管理和日趋上升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好评和信赖。
学校围绕“素质教育”这一主线,在校园生态、人格教育、课程改革、体艺项目、个性发展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形成了“一品牌”(艺文)、三亮点(多元走班、生态文化、小班化教育)、六特色(田径、乒乓球、排球、合唱、民乐、信息学)的鲜明办学特色。
艺文品牌。作为一所百年名校,温州二高一直有着优良的“艺文”传统。近年,学校传承艺文历史,继续巩固“艺文”这一历史品牌;打造以“艺文”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了“二中赋”“校歌墙”“绍瑀池”“木节亭”“筱泉”等艺文景观;学校规划、开发系列体现学校“艺文”特色选修课程;主攻与“艺文”品牌相关联的班级文化和艺文活动等基础性工作,举办“读书会”“艺文讲坛”、“艺文节”“微电影节”系列活动,并举行学生“个人剪纸展”、“个人摄影展”、“个人演唱会”等系列艺文活动。
生态文化。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已建成桂花园、茶花园、亚热带植物园等十几个特色植物园区。学校足球场及校内大小鱼池形成一个渗灌系统,山水浇灌,草渣养鱼,鱼肥补草,整个校园形成绿色生态循环系统,2008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曾经到我校考察,并将该技术运用到“绿色奥运”场馆建设中。学校积极倡导绿色理念,传播绿色文化,建设有风力发电机、太阳能路灯等节能项目;已经开设有具有生态特色的校本课程8门。同时,学校以绿色校园为依托,扶持“绿荫地带”等学生社团开展环保活动,推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教育,促进学校生态建设。学校先后获得了 “浙江省绿色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等称号,也是温州地区唯一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的学校。
体艺科六特色。田径、乒乓、排球、合唱、民乐和信息(网页制作),是我校在“体艺科”上的六大特色。近年来,校田径队三度获得全省团体第一名,填补温州空白;天籁音阁合唱团蝉联省中小学艺术节高中组合唱第一名;天籁音阁民乐队获省中小学艺术节一等奖;校园集体舞获浙江省第一名;乒乓球获全省团体冠军;男女排分别获省排球比赛团体第三名和第二名。学生个人项目省级冠军以上项目数量众多。目前已经被确定为浙江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浙江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学校梳理办学历史,明晰并确立了学校精神和办学思想,致力于人性教育上的“品德须修,人格独立”,倡导治学上的“学术是竞,学以致用”,突显办学特色上的“文理兼融,体艺见长”,弘扬为师的“关怀后生、纯粹人生”以及办学地理位置上的“依山讲诵、仁绿交融”。学校的育人方向是:坚持人格教育,文理兼顾,艺文见长,为造就“理智远虑、匡国为民”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的前身是由晚清朴学大师
学校高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旗帜,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传承学校历史,立足学校现实,把握学校发展阶段特征,围绕学校办学航标和育人方向,在“一品牌、三亮点、六特色”特色打造理念指引下,秉承“捧葡萄办学”理念,教学质量跨跃发展,高考成绩不断刷新。五年间,高考重点人数从90多人上升到300人,重点率也从25%上升到60%。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题探究、兴趣社团、社会实践活动;校内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三年,有1200多人次在各类市级以上的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个性鲜明,综合素质优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学校综合实力也不断提升,近年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浙江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浙江省首批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浙江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浙江省艺术教育(声乐)特色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田径、健美操)、温州市首批特色品牌学校、温州市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等综合荣誉。
设计说明
标志主体图案由"温" "2"两字组合而成,整体造型包含"博士帽" "书籍" "屋顶"等元素,分别寓意"品德须修" "学术是竞" "百年学府" ,抽象的"2"字是一条曲折的路径,既代表温州二高校址屡迁、校名屡变的办学历程,又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 。标志以红色为主色调,与学校校园建筑基色吻合,也代表温州二高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
品德须修,学术是竞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历年来,学校积极地、全方位地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近年来,学校每年派出5名左右骨干教师赴英国、德国、芬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考察、进修、学习。并先后聘请来自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10余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
学校推动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学校每年以夏令营等形式派出在校生15人左右赴国外短期游学。开展与瑞典隆德大学国际工业环境经济学校“环境小硕士”项目合作研究。在校学生马一方、陈嘉乾、林心怡等先后作为浙江省友好使者代表公费到澳大利亚和欧洲交流访问。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