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川梨园
- 中文名
- 什川梨园
- 位 置
- 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
- 美 誉
- 世外梨园, 世界第一古梨园
- 面 积
- 超过万亩
- 最佳景色
- 春秋两季
目录
什川几乎家家种梨,以此为业,以此为乐。山洼里,河滩上,遍植梨树。徜徉其间,郁郁葱葱的梨树树冠相依,绵延不绝,树阴下流水潺潺、禾苗青青,间或有一二庭院,青砖红瓦,柴扉石碾,古意盎然。
什川梨园梨树结的果子叫“软儿梨”,这不同于一般的梨,秋熟后直接就可以吃,而软儿梨适合经过一个冬天的冷冻发酵变成黑色后食用,清香、醇甜的软儿梨,待到融化后剥开皮儿,如糖似蜜的果汁吸溜一包水下肚,凉丝丝的,沁人肺腑,还有养胃、止咳化痰、生津之功效。
什川梨园的景色,以春秋两季最佳。
春天,“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梨花盛开的什川镇,到处呈现出一派 “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自然和谐的美。
到什川,最先看到的是沿河的梨花迎风怒放,给古老的黄河镶上两道雪白的花边,林间雪涛滚滚,彩蝶纷飞,远山近野浸在一片花香中。登山远眺,只见梨花,不见古镇。
梨花会
什川梨园文化源远流长。清代以来,每年梨花盛开时农民群众自发举办梨花会,在梨园中搭起戏台和凉棚,秦腔艺人在戏台上演戏,鼓子和小曲艺人在凉棚下唱曲,共祝繁花兆丰年。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一边欣赏繁花似锦的美景,一边看戏听曲,皆大欢喜。
秋天,金秋时节的古梨园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霜叶火红,层林尽染,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摇摇欲坠。肥厚的叶片,一阵风吹过,仿佛有千万个风铃响起,清脆悦耳,炽烈的阳光穿透厚厚的叶片,投下一地细碎的光影,风一来,感觉整个古镇都在光波里摇曳。鱼鳞般的树干诉说着沧桑的记忆,让每一个前来赏春的人们感慨大自然的伟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的今天和未来。”2018年4月5日,由“世界第一古梨园”——什川镇万亩梨园所建成的集展示古梨园历史、农耕文化的博物馆在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开馆,旨在活态传承人文生态瑰宝。
古梨园民间保护发起人魏著鑫介绍,什川古梨园发展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在没有化肥农药的时代,以魏氏为代表的前辈先贤创造出用水车浇灌、高位嫁接、抹泥刮皮防虫治虫等“天把式”古法种植技术,并代代接力,才孕育了如今人称黄河流域植物活化石、世界罕见的万亩古梨园,园内最古老的梨树已有四百多岁。
魏著鑫讲述,早在明清年代,兰州区域就广植梨树,每年春天都要开梨花会,踏青赏花,吟诗抒情,著名的兰州八景就有“梨苑花光”的景致。
“时至今日,兰州城区大片梨园已经消失,古梨树也只有零星存在,仅有皋兰县什川镇还基本完整地保留着明清古梨园的形态。”魏著鑫坦言,尽管什川镇古梨园在分田到户、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受到很大冲击破坏,但该梨园主体还存在。
“为此,三年前我们成立了什川古梨树保护民间群体,并依照什川是以魏姓聚居较多的古镇,开创了名为‘老魏的新视界’公众平台,每年采风活动过后,这里70%的文章都是关于环保人士建言献策如何传承保护古梨园的内容。”魏著鑫说,该团体还印刷了《致魏氏宗亲的一封信》、《致什川果农的一封信》,呼吁民众不要完全以经济价值来营销古梨园,要关注它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生态价值。
魏著鑫告诉记者,正是该团队多年来的呼吁,古梨园保护引起得了官民很大关注。2017年起,兰州市生态保护局决定每年向古梨园拨付500万元的保护经费,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于保护古梨园的人士,都从方方面面呼吁、出谋划策保护古梨园。此番,古梨园生态博物馆开馆正是顺势而为,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传承这片人文生态瑰宝。
前来踏青的民众陈静表示,博物馆内所展示的古梨园实物、文字、画面和视频,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梨苑文化。同时,先辈的勤劳与智慧以及这片生态瑰宝的来之不易,对我们教育下一代十分有意义。
什川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黄河文化孕育的杰作。数千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时
1、【自驾线路】
行车线路:雁滩黄河大桥以北—→兰州车管所—→上坪村—→青白石村—→什川古镇广场—→小峡水电站大桥—→梨园(约28.0公里,行车需要1小时左右)
2、【乘车线路】
市内可以坐7路、22路、35路、53路107路、149路在盐场堡下车乘坐至兰州汽车北站/盐场堡乘坐兰州——什川班车(早08:10——晚18:30,每20分钟一班),票价单程6元,行车约1.5小时。
3、【乘船线路】
坐着游船赏花去!4月中旬起,兰州水上巴士会开通兰州至什川的旅游线路,无需轻功便能水上漂去梨园。
PS:提前一天于水上巴士官方网站购票,在兰州港,白塔山码头早晨8:30乘车前往什川梨园,往返票价120元,包含船费和抵达码头至什川梨园的转运费,还送一杯三泡台哦!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