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洞
葛仙洞属道教庙宇。在安徽省铜陵市城东二十五公里处的杏山间,洞内的壁白石如玉,有石床、石几等古迹,传为晋代葛洪曾经修道于此,故而闻名。
目录
葛仙洞自然溶洞
葛仙洞为石灰石岩层经长年流水侵蚀形成的自然溶洞,距今约1万8千余年。洞口海拔35米。进入洞口下行两米处,游人便有峰险石奇、幽深莫测之感。洞内“八卦台”、“大象峰”、“天柱峰”、“万年灵芝”等景观如神工斧削,形象逼真,顺曲幽石阶下行,就是一个近3000平方米的“ 大厅”。往左侧,有恰似重云叠雾的“云山”和“万象台”,它显示自然界万千动物的形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就能得到不同的发现。那上面还臧有十二属相,只要你细心查找就会找到你的生肖。再向下走到陡峭险坡处,穿过一小洞口,可见当年葛洪种杏炼丹时隐居下榻处“天台”,现有石床、石几之类遗存。自大厅往右侧,曲折蜿蜒处是“天井护驾”。
传说,
花堰泉──位于杏山西麓,葛仙洞下方。相传葛洪当年饮用和栽杆杏树用的就是这花堰泉水,因这水有些热度,故又有“温泉”之称,据嘉靖《
葛洪(公无283──363年),东晋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晋书》载其以“儒学知名”,“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据明朝嘉靖《铜陵县志》记载,葛洪曾在此山修道养生,种杏炼丹,杏山和葛仙洞也由此得名。相传,葛洪在杏山炼丹为山发治病,治愈天花、狂犬病患者数百人,受到山民们的爱戴和尊重,并称他为“葛仙”。当人们得知葛洪谢世后,便在此建了一座“杏山庵”,堂中悬挂葛仙绘像及神位,四时祭祀,香火不绝,众多游人来此凭吊、游览,文人墨客也常来此吟诗作赋寻访仙迹,后来,因战争频繁,导致庵毁洞塞,杏山荒芜。1992年8月,在铜陵市政协的建议下,铜陵县政府兴建了葛仙洞公园,使这一被湮没了几百年的名胜古迹重现于世,并增建楼阁亭榭、公园门坊及介绍该园的碑刻一方。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