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仁义之战
目录
导演 |
深作欣二是日本的暴力电影大师,以前看过他的《大逃杀》和《蒲田进行曲》,风格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一个黑暗残暴,一个是喜剧片,令人捧腹。看的是早期的黑帮片代表作《无仁义之战》,应该说,这是一部很男人的电影。不过当你情绪萎靡或者动荡的时刻,这种电影是一剂特效药,让人反而能平静下来,思考人性或者兽性的剩余价值。 黑帮片香港人处理的几乎到处是情感的泛滥,而日本人的暴力演绎方式则冷酷而直接,从中你看不到任何的江湖义气和扭扭捏捏的男女感情,硬朗到像戳进皮肤的尖刀,等待着热血的奔流。镜头处理简洁,准确,拳拳到肉;里面的人物几乎都有一张石头一样冷,硬的面孔,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如此,他们不像政客那样伪善,他们像狼争夺食物那样嗜血。 这部电影来自于70年代,成为一代黑帮片的典范。香港的黑帮片受到过深作欣二的重大影响,香港同类型电影从节奏和故事的脉搏以及人物刻画各方面,都存在着日本黑帮片的痕迹。 《无仁义的战争》之所以经典,在于它近乎写实般的描绘了广岛黑社会的战争史。而《仁义的墓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小人物的迷惘与疯狂,风格唯美而又悲情。 二战后的日本社会人心惶惶,在美国大兵的长驱直入下一片混乱。尽管恢复得很快,但是政治、经济、民主运动上的挫折和疮痂、以及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致命性打击,在市民心中长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社会。人们迫切地感觉到,渺小的个体无法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虚无和悲观是当时日本民众中的一种很普遍的心态。在绝望和无助中,黑帮暴力电影应运而生了。 黑帮片得宠的原因,首先是它深入民间尤为通俗化的草根意识,对观众而言可谓异常亲切;再者是它粗犷的表现形式,对当时的社会而言可谓提供了最理想的宣泄途径。 深作欣二的作品《无仁义之战》,里面的人物牵扯的太多了,而且时间跨度有点让人接受不了。一开始的背景是二战刚刚结束后的战败的日本。可以看到,当时的黑帮不过是一群有四肢无大脑的动物而已。而且全片最血腥的场面就在开片没有10分钟的时候出现,满心期待这位日本暴力大师会给观众更精彩的视觉冲击的期待中影片结束了。是的,他结束了。整个影片的叙述形式,感觉大师就是大师,看不懂他的脑袋中的想法。主人公在影片中消失了一段,然后又作为配角复出了一段,最后神秘的出现了一会儿。要仔细的记得每一个人,否则,一会一个跑堂的角色都有可能成为一个黑帮老大,然后影响剧情的发展。影片的最后,对黑帮老大的相继暗杀的手法,让人想起黑帮片的Boss《TheGodfather》(《教父》)。不可否认的是,这比《教父》出生的要早,也就是说,《教父》最后的大屠杀是模仿《无仁义之战》来的。 相对于中国的黑帮片经典《无间道》来说:《无间道》整个系列的时间跨度也是比较大的,从以前很牛的大哥大时代,到现在的无线上网时代。但是,时代的更迭,主角依然是在无间地狱挣扎的主角们,也就是说,不会因为对一两个小角色的记忆丧失而看不懂剧情的发展。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无间道》中的最大的看点不是黑帮的动物行为,这就从原则上摆脱了《教父》的影响,对于一个想拍黑帮片的导演来说,怎么才能让观众不想到《无仁义之战》,不想到《教父》是最重要的。《无间道》可以说,做到了。虽然在2中依然看到了《教父》或者说《无仁义之战》的经典的杀戮场面。但是,那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没有那些场面,用韩琛随后的一句话,一样可以了解剧情。或者说,没有那些场面,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带有隐喻性的画面,就更好了。 附件列表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同义词暂无同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