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海口天后祀奉

2014年,国务院文化部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海口天后祀奉作为民俗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单。

目录

天后祀奉是一项以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为表现形式的崇奉、颂扬妈祖的民俗信仰活动。妈祖尊为海上女神,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只,人们以母亲的形象创造了一个敬而亲之、亦神亦人的神只,将母亲的大爱集于妈祖身上。海口天后祀奉从元代开始在民间形成,至今已700多年,集中展现了海口特色的民间祭祀习俗和妈祖文化。

海滩祭拜海滩祭拜

67日上午9点多,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新海村82岁的杜益划阿婆收拾完家里的事情,动身来到村北的天妃宫。

点上15根香,对着披金挂银的妈祖神像念几声“祖婆”,烟雾缭绕中,浅声说说家中情况和自己的心事,拜三拜。杜益划没有急着回家,她坐到侧旁的木椅上,和前后脚来到的几位同村絮絮地拉起了家常。

这天是2012年高考的第一天,清早已有不少村民来向妈祖祈求金榜题名。村民用来占卜的器物———木质半月形“圣杯”下,压着一沓红纸,上面写着考生的姓名、住址、准考证号等等。又有村妇急匆匆担着熟鸡、米饭、白酒和纸钱走进天妃宫,遇到有不熟悉祭拜程序的,杜益划和一些年长的妇人就会在一旁热心进行指导。

杜益划不清楚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知道“天后祀奉”已成为上月公布的第四批海南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受保护的民俗一项。阿婆几乎每天都会来天妃宫祭拜,如果自己不能来,也会叫家里的孩子代她来,刮风、下雨,她都会想想“祖婆”这里的门窗是否关严,好似牵挂一位令人尊崇而又亲近的家中长者。

妈祖文化千年根基

新海村里这座天妃宫,原名“新海村天妃宫”,2010年加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后改名为“海口天妃宫”,与“天后宫”一样,都是祭祀妈祖的庙宇,海南省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海口市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罗家善告诉记者,妈祖在元代被封为“天妃”,在清康熙中叶被晋封“天后”,新海村的“天妃宫”,从一个侧面说明海口的天后祀奉从元代开始在民间形成。

由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向海南省文体厅递交的“天后祀奉(妈祖祭奠)”非遗项目申报书中写道,据海南史书和方志记载,元代海南岛已建有妈祖庙5座,至明清两代,妈祖庙已遍及琼州府13个州县。嘉靖《琼州府志》有载:“今渡海往来者,官必告庙行礼,而民必祭卜方行。”

有关资料介绍,妈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航海保护神,在福建话里是“母亲”的意思,人物历史原型为宋代莆田湄洲渔家女林默(林默娘),致力于帮助她的同胞乡亲,无数次对海难中的幸存者施以援救,后得历代皇帝先后36次叠奖褒封,封号有“夫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2009年,中国提名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海口市非遗保护中心《天后祀奉(妈祖祭奠)》项目申报书撰写人员符律雄介绍,海南许多先民都是宋、元年间从福建莆田渡海迁来,他们把妈祖视为祈求一路顺风的海上保护神。平安着陆、安居置业后,他们怀着感恩之情,建庙祀奉,虔诚膜拜。岛上居民与海洋的深深情结,注定了妈祖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进而形成了较广泛的民间崇拜。

据传,海南第一座妈祖庙(天后宫)于元代在白沙津(今白沙门)建起。后因台风来袭,天后宫毁于一旦,其梁木被海浪冲至环海坊(今中山路),后人用其梁木就地重建中山天后宫。位于中山路87号的海口天后宫,建于元代,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规模最大的妈祖庙。2009年,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李家卫在对中山天后宫进行实地考察时曾感叹,台湾、澳门的妈祖庙创建历史才500多年,中山路海口天后宫按建设时长可在世界排名第七。

随着天后祀奉活动在海口的日渐盛行,天后宫在西门外、新埠岛、新海村相继兴建。罗家善说,现今可查的海南妈祖庙,海口有28座,海南全岛有200座左右,可以说凡是

有港口、码头和商埠的沿海地区几乎都会有妈祖庙。

民间香火盛延

近年来,在广东、福建等地,妈祖信俗以各地不同的祭奠习俗纷纷入选市级或省级的非遗保护名录。

海口中山路海口天后宫、白沙门天后宫和新海村海口天妃宫三个妈祖庙2010年前后被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批准为会员单位,并从中国湄洲妈祖祖庙分灵统一的妈祖金像,这三处妈祖庙的天后祀奉为此次海南省级非遗的保护重点,同时确认了包括主持庙会、祭祀仪式、民间活动和主持仪式等在内的四位代表性传承人。

天后祀奉仪式分为家庭祭祀和宫庙祭祀两种,身为主持庙会代表性传承人的罗家善介绍,目前海口重点保护的三处妈祖庙中,仅有新海村的海口天妃宫紧邻大海,使这里的祀奉仪式得以保留对海祭拜的环节。宫庙祭祀中又分成日常祭祀和庙会祭祀两种,逢庙会祭祀时要举行祭祀大典,每年最盛大最隆重的两次庙会祭奠是妈祖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和升天日(农历九月初九),往往能吸引数千信众参加。

天后祀奉礼俗经过沿袭发展,目前在海口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程式和内容。祀奉祭奠时,在宫(庙)前的平台上搭设祭筵,安放烛台、香炉,摆上包括全猪(整头烧猪)、羊、鸡、海鲜、饭及水果等在内的祭品。主祭人诵读祝文,信众虔诚上香、膜拜、祈福。祀奉仪式前后,会有由仪仗队、武术队、腰鼓队、歌舞队、舞龙队、舞狮队等文艺团体组成的表演队伍,在以地方曲调为伴奏的乐曲声中进行舞龙、舞狮表演,“土地公”、“土地婆”扭着秧歌舞步跟在前后左右。

祭典仪程中最为壮观的场面是妈祖巡游:由四人将妈祖神像用“銮驾”从宫(庙)中抬出,举着帅旗、令旗、头牌、刀棍、“天上圣母”牌等的仪仗队跟随其后,被大队信众簇拥着浩浩荡荡按既定线路向海边和街巷巡游。妈祖坐的銮驾不是被抬得四平八稳,而是摇摇荡荡,据说荡得越厉害就越能保平安。早已停靠岸边的船只一字排开,船上悬挂横幅、插满彩旗。巡游队伍每到之处,鞭炮齐鸣。巡游结束后,祭拜人员返回宫(庙)中,再次向妈祖行礼,仪程结束。

融入百姓生活

“妈祖宴是天后祀奉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项内容”,罗家善说,这是在祭奠仪式前由各处天后(天妃)宫免费提供给民众的妈祖食品,每个宫庙摆出的时间也不同。海口的天后祀奉中,最早由白沙门天后宫摆出妈祖宴,时间一般在妈祖诞辰的前一晚,食物为线面,也叫“妈祖面”、“平安面”,用姜块加红糖水调味,信众吃过后,再开始摆设祭筵;中山路海口天后宫是在妈祖诞辰早上摆出包括海南粉、花生糖水在内的妈祖宴,铺开有上十桌,这时的海南粉就叫“妈祖粉”、“平安粉”;新海村海口天妃宫的妈祖宴也是诞辰这天早上摆出,是用海鲜熬制的粥,叫“妈祖粥”、“平安粥”。不少周边市民,不论是不是信众,会在这天特地来吃一口妈祖食物再去上班、上学,希望能得到妈祖的赐福,保平安、健康。

妈祖的民间习俗中,海口的“妈祖元宵巡游”活动也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一是活动时间跨时较长,新海村海口天妃宫是正月初二,西门外天后宫是正月十六,白沙门天后宫是正月十八,中山路海口天后宫是正月三十;此外,妈祖送灯赐福的形式也不一,白沙门天后宫是在正月十七晚抬出土地公婆拿火把去各家点灯,而中山路海口天后宫是在正月三十这天,先由宫中主持在妈祖神像前摆放20余盏油灯,信众把家里的灯带到宫里来换或者接火。借由这盏盏灯火,妈祖就能到各家进行巡游赐福。

“这些活动都体现出妈祖信俗中非常亲切、非常有人情味的特性,好像家里的长辈过寿,要先请客人吃饱,再接受晚辈的供奉;长辈还会去晚辈家里,看看孩子们过得好不好等等。”罗家善说:“海口几乎每座天后宫前都会有戏台,平时用来唱琼剧,老百姓说,这是做戏给妈祖看。虽然天后祀奉是特定时间举行的仪式,但妈祖信俗已融入到沿海百姓生活中,并在维护家庭和睦、社会融合以及弘扬大爱精神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白沙门天后宫和新海村海口天妃宫都由家族进行传承,这点在此次非遗保护中也以“传承谱系”的形式进行了明确。白沙门天后宫理事王福义告诉记者,他83岁的父亲王祥芬是主持,掌管宫里用以卦爻用的灵签和杯册,上一辈掌管者则是王福义的外公;新海村海口天妃宫理事会副理事长林克公是天后祀奉民间活动代表性传承人,他86岁的母亲叶玉香目前是天妃宫的两位主持之一。

随着妈祖信俗进入非遗名录,各级政府也在加大对天后(天妃)宫保护力度,今年2月,在被“占用”为商铺仓库近12年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路海口天后宫正式回归文物部门管理;今年3月,白沙门天后宫被海口市政府列为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6月由文物部门向财政部门提请进行抢救保护拨款。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酒神小姐    下一篇 3月的狮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