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甸酱油
目录
双柏县城北郊,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群山之中的小龙箐,泉水淙淙,清澈甘甜。就在青山绿树之中,一排排气势恢弘的标准化厂房里,散发出阵阵醇香,这里就是妥甸酱油的生产地。
妥甸酱油又闻香。在食品安全隐忧成为时代话题之际,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双柏“妥甸酱油”却凭着纯粮古方走出新途,香飘万家,成为调味品领域的新宠。
妥甸酱油在这里问世,就是与这里秀美的山水有关。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刘登第率部镇守妥甸,由于妥甸闭塞偏僻,生活用品奇缺,加之初来乍到,饮食不适。没有了家乡的酱油做调料,更觉餐餐寡淡无味。恰逢刘登第之妻身怀制作酱菜的祖传工艺,便利用妥甸登高山小龙箐之水,用黄豆、小麦、食盐捂制豆酱,并配制少量的酱油作为自家的饮食调味品。豆酱和酱油一经问世,立即受到了官兵的喜爱,并在当地迅速流传开来。据《双柏县志》记载:“该产品创始于明洪武1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清咸丰年间,在民间手工作坊少量生产形成商品,被作为宫廷宴席的调味珍品,久负盛誉”。
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妥甸酱油一直没有做大做强,到2007年,销售总收入才有500万元。为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做大百年古酿品牌,2007年,双柏县毅然决然地将妥甸酱油进行公开拍卖,来自玉溪的董学和被妥甸酱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吸引,在竞拍中胜出,成为妥甸酱油新的掌门人。为让数百年的名特产品走出山门,5年来,董学和投入巨资购置设备,兴建厂房,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在传承传统酿造技术的基础上,对工艺和技术不断加以创新,加快企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产品提档升级。经过这一轮建设,妥甸酱油的品质得到优化,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年生产规模达到5000吨,开发出了酱油、酱菜等28个系列产品。妥甸酱油这一具有六百年历史的古酿,终于焕发出勃勃生机。
酱油是以黄豆和小麦为主料。
制作方法
1.先将选好的黄豆破碎为两瓣(碎末不超过20%)。
2.小麦洗净,浸润8小时左右后用锅炒黄,粉碎为碎粒备用。
3.制曲:将66%的豆瓣、34%的炒麦粉混合,加53~55%的清水,浸润2小时以上,上甑蒸1小时左右;然后用炒麦粉接种曲,入恒温室培养45~48小时,有曲香气,即可进入制醪发酵工序。
4.制醪发酵系采用低温天然发酵,在日晒夜露的条件下进行。露天大缸发酵酱醪需12个月,室内水泥池发酵酱醪需18个月方能成熟。制醪发酵要先调配盐水、曲水,再入缸或池内发酵。而日晒夜露是妥甸酱油质量好坏的关键,一般在冬、春旱季进行,其间要防止生水、雨水或油类进入酱醪,否则要变质。
5.酱醪成熟后,还须进行浓缩。将成熟的酱醪进行浸醪、装袋压榨后,入锅加热浓缩,使酱油的浓度达到27°Be′即可出锅。出锅后再经冷却、过滤后,方为成品。
色泽黑红而有光泽,澄清透明,浓度挂碗,无沉淀物,酱香酯香浓郁,滋味鲜美醇厚,咸甜适口,柔和味长,无酸、涩、苦等异味。每100毫升妥甸酱油含无盐固形物22克、全氮1.8克、还原糖4.5克、氨基酸态氮0.9克、总酸20克。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部颁一级酱油的标准。
云南有句老话:“妥甸酱油禄丰醋”,妥甸所属的双柏和禄丰都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两个县。明朝初年,江西籍的军官刘登第带兵镇守妥甸,他的妻子用当地出产的黄豆、麦麸,以及云南盛产的各种植物香料,采用当地小龙潭的水制成酱油。
来到双柏,一点要尝尝双柏的妥酱油,随便进一家小吃,都吃得出妥甸酱油的味道,随便吃一碗米线,都能让你回味无穷。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