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独竹漂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赤水独竹漂”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2011年的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第一次被列入运动项目。贵州多地都有该项目活动。

目录

独竹漂独竹漂
秦汉起源
  独竹漂约起源于

独竹漂独竹漂
动作技巧

独竹漂又称独竹舟,俗称划竹竿,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左右,长约8米以上的笔直楠竹上作水上载体。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或驾舟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或轻拈竹竿稳立舟上悠闲荡舟水面。其形其态美观大方,动作协调连贯一致。表演“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制作材料
  独竹漂所用的竹子,是大头直径在15厘米以上无扭曲的大毛竹,其浮力足以承载一个人的重量。这种大毛竹要在毛竹林海的深处,水土丰茂的阳坡上才能选到,大的直径可达20厘米左右,高度10多米。用作独竹漂时,截取8米左右的长度,无需任何加工,自然风乾20多天。划行用的划竿则选用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匀称笔直的班竹或水竹,独竹漂手上竿后就靠这根划竿前行倒退,平衡转向。

实际应用

独竹漂独竹漂
交通功能
  居住在

保护意义
  赤水独竹漂是赤水先民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虽然高超的体育技能集娱乐性、观赏性、挑战性于一体,并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外来文化的侵入,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赤水独竹漂如不加以保护,这项优秀传统的民间体育竞技仍将面临失传的危机。纵观独竹漂千年来的民间体育竞技发展史,加强对独竹漂进行有效的保护,仿佛给后生们留下了一部见证赤水先民勤劳智慧的史书,以及赤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鲜活物证。

保护行动
  在原发地建设独竹漂保护基地,举办独竹漂培训班,可为这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传承发展培养新人;为贵州本土民族体育项目保持优势提供培养竞技人才的土壤;为各地旅游市场培养众多表演人才,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进而扩大贵州的文化影响力。赤水市人民政府把赤水独竹漂作为本市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台强制有力的措施,对赤水河、赤水楠竹、赤水独竹舟民间传统体育绝技,传承人进行保护。

相关报道

独竹漂独竹漂
  据凤凰资讯2017年8月17日报道 2017全国独竹漂比赛将在贵州都匀开赛

中新网贵州都匀8月17日电 (文隽永袁超)8月22日至25日,由国家民委批准,黔南州民宗委、州体育局和都匀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17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将在贵州省都匀市开赛。

据了解,独竹漂是贵州少数民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流传的民间绝技,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独竹漂运动中,运动员脚踏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楠竹,大头直径约20厘米,无扭曲,手执一根细竹竿为“桨”,漂行水上,如履平地,表演“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挑战性、观赏性。

2011年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第一次被列入运动项目。

贵州都匀不仅有着优质的水域生态基础,更有着良好的独竹漂民众基础,目前独竹漂爱好者就达300多人,他们长期在剑江上锻炼表演,并积极参加省内外比赛表演等获得较好的成绩,成为黔南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新亮点。

本次比赛共有来自河北、河南、重庆、广西等16支代表队136名运动员参加,分别设置男、女60米、100米、200米直道竞速项目,每个项目均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圣心天主教大学    下一篇 伦斯勒理工学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