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杨炫之

杨炫之(学界尚有阳炫之、羊炫之等说法,尚待争议),关于他的具体生卒年,尚未有统一说法。元魏北平(河北满城)人。曾任奉朝请、期城郡守、抚军府司马、秘书监。于547年(东魏武定五年)经北魏旧都洛阳,时在丧乱之后,贵族王公耗费巨资所建佛寺,已大半被毁,因作《洛阳伽蓝记》,记述佛寺园林的盛衰兴废,兼及北魏都洛阳期间政治及民俗等多方面情况,于当时豪门贵族、僧侣地主的豪奢极欲淫佚,寓有评讥之意。文笔秾丽秀逸,骈中有散,颇具特色,而且具有史料价值。

目录

本名
杨衒之
别称
阳衒之、羊衒之
所处时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群
出生地
北平(河北满城)人
主要作品
《洛阳伽蓝记》

人物简介

杨炫之(学界尚有阳炫之、羊炫之等说法,尚待争议),关于他的具体生卒年,尚未有统一说法。

杨炫之,北魏散文家。杨或作阳,又误作羊,元魏北平(河北满城)人。曾任奉朝请、期城郡守、抚军府司马、秘书监。博学能文,精通佛教经典。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杨炫之行经北魏旧都洛阳,时在丧乱之后,目睹贵族王公耗费巨资所建之佛寺已多成废墟,深有所感,乃著《洛阳伽蓝记》一书,记录洛阳及城郊诸大寺之建寺缘起及建筑结构、北魏时洛阳佛寺园林兴衰梗概,并且还记载了当地人物、风俗、地理及传闻掌故,文中揭露北朝贵族官僚穷奢极欲,寓有讥评之意等。其文笔艳丽秀逸,叙事繁而不乱,骈中有散。

著作简介

《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是北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炫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实类笔记,成书于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洛阳伽蓝记》因其富有创意和个人才情,而成为现存文学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后世将《洛阳伽蓝记》与郦道元的《水经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并称为我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

本书在结构上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书合本子注之体,即正文与子注相配的方式,把博洽的内容组织得有条不紊。在历代正史的“艺文志”中皆有本书著录,但本书祖本早已佚失。现所见的《洛阳伽蓝记》都为以宋刻本为祖本,源流颇杂。《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

对于该书的研究自20世纪以来已取得不少成果,特别是文学、史学、城市规划建筑等方面。一般认为,在宗教佛学、中古文学、语言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本书尚有不小的研究空间。在传播影响上,《洛阳伽蓝记》早有日、韩、英等若干语种译本,在国际汉学界有一定的地位。

此外,音乐人

阳炫之。北平人。元魏末为秘书监。见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相竞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后上书,述释教虚诞有为徒费,无执戈以卫国有饥寒于色养。逃役之流仆隶之类。避苦就乐非修道者。又佛言。有为虚妄皆是妄想。道人深知佛理。故违虚其罪。故又广引财事乞贷贪积无厌。又云。读佛经者尊同帝王。写佛画师全无恭敬。请沙门等同孔老拜俗。班之国史。行多浮险者乞立严敕知其真伪。然后佛法可遵师徒无滥。则逃兵之徒还归本役。国富兵多天下幸甚。炫之此奏。大同刘昼之词。言多庸猥不经周孔。故虽上事终委而不施行。而奕美之彻于府俞。致使净游浪宕之语。备写不遗。斯仍曲士之沈郁。非通人之留意也。

身份考证

据周祖谟先生考证,杨炫之本名当为阳炫之,是阳休之的弟弟或从弟,杨(杨)字为阳(阳)字的形讹,羊字则为杨字的音讹。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羊鸦仁    下一篇 波尔图大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