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
目录
在《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中,记载着中医五大技术体系:针、灸、砭、药、导引按跷。其中,针、灸、砭、药四法为外援法,由外而内。唯独导引是自主的内援法,由内而外。千百年来,导引法都是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手段,也多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起到里应外合,事半功倍之效。它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是中医导引学经典。以《易》为哲学基础,《素问》、《灵枢》为理论指导,通过伸筋拔骨、吐故纳新、守中和合,达到强筋壮骨,固摄精气,濡养脏腑,涵养心性的效果。
“易”者,改变也;“筋”者,指经筋,也就是人体十二经筋;“经”者,通“径”,方法也,亦指经典。导引学的精髓是天人合一,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十二势导引法内应人体十二经筋、十二经络,外应一天十二时辰。通过对十二经筋的逐筋导引,从而促进气血循行,疏导经络,濡养脏腑,达到固本内壮、扶正祛邪的效果。
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动作主要由“肢体规范”和“仿生运动”两大部分组成,其机理源于导引生学“聚精、养气、存神”这三要素,具有“调整呼吸,提高人体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调整体形,一张一弛,消除人体生理障碍;调整意念,消除人体心理障碍”三大显著功效。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它的发展离不开六代传承人的努力,更离不开上海这个传承发展地。2009年,“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被上海市政府批准为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后陆续开展了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企业、机关等,从社区基层到中央党校,从3岁孩童到80老人,通过学习都感受到中医智慧和掌握养生技法,受益人数二十余万。201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归属于传统中医诊疗类,填补了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导引医学的空白。2016年,由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申报的《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技术规范》以全票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办公室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的标准立项专家论证会,又一次填补了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医导引的国家标准的空白。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