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莹
目录
- 祖莹
- 字元珍
- 北魏
- 汉族
- 范阳遒县
- 不详
- 535年
- 北魏大臣 著名文学家赠尚书左仆射
祖莹(?-535年),字元珍,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
祖莹 ,字元珍,北魏范阳遒人也。曾祖敏,仕慕容垂为平原太守。太祖定中山,赐爵安固县子,拜
祖莹 (?-535),字元珍,季真子也。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夜继昼,父母恐其志疾,禁之不能止。尝秘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侯父母寝后,燃火读书,以衣被塞窗户,为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莹与陈郡袁翩齐名,时人为之语曰:“京师楚楚袁与祖,洛中翩翩祖与袁。”尚书令王肃,曾于省中咏《悲平城》,诗曰:“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阻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彭城王勰甚嗟其美,欲使肃更咏,乃失语云:“王公吟咏声律殊佳,可便为咏悲彭城诗”。肃因戏勰云:“何意悲平城为悲彭城也?”勰有惨色。莹在座,即云:“所有悲彭城,王公自未见耳。”肃云:“可为诵之。”莹应声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河里。”肃甚嗟赏之。勰大悦,退谓莹曰:“郎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累官冀州镇东府长史,迁国子祭酒,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大中正监起居事参议律历,赐爵容城县子,以功迁仪同三司,进爵为伯。薨,赐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性爽侠,有气节。士有穷厄,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有文集行于世。(载旧《涞水县志》)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喜欢学习,迷恋读书,日日夜夜的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够使他停下来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暗地里藏着蜡烛,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蜡烛读书,用他的衣服遮盖窗户,害怕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的张天龙在讲解《尚书》,把其中的内容都讲解了。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老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催促着讲课十分急切,他于是就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就去听课了。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于是就在前面行礼,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祖莹讲完了以后,孝怡感到十分诧异,对渊博的学士们说了这件事,所有的学士都很惊讶。后来,高祖听说了这件事,召见祖莹,让他背诵五经里的文章句子,并且叙述之中的意思,高祖听后十分赞叹祖莹的才能,非常赞赏祖莹。祖莹出去之后,高祖和卢昶开玩笑地说:“当年流放共工在幽州北方后代的地方,怎么知道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才子啊!”
著名儿童启蒙读物《
祖莹,字元珍,北朝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他出生在世代做官的人家,小时候既聪明,又勤奋,8岁就能背诵《诗》和《书》并且还会做诗写文章。亲属们都称赞他是“圣小儿”,意思是小神童。
据《魏书》记载,祖莹读书非常刻苦。他总觉得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因此常常夜里攻读。父母怕他累坏身体,多次阻止,不让他夜里看书。但他学习如饥似渴,觉得晚上不读书太可惜。父母为这事常犯愁。一天,父母把家里的灯盏、烛台都藏了起来。祖莹知道这是父母不让他夜读,就悄悄地把火拣在小炉子里,然后盖上一层薄薄的灰。一到夜晚,他拨开灰层,将炭吹红,再用衣服被子把窗户遮上,不让光线透出去。就这样刻苦攻读,博览群书。
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又拜当时的中书博士张天龙为师,学习《尚书》。祖莹投师后,学习更加刻苦用功。有一次,老师清早就要给同学们讲《尚书》,祖莹由于读了一夜没有睡觉,昏头昏脑地把另一个同学的一本《曲礼》当作《尚书》拿去上课。到了课堂才发现自己拿错了书,可是老师很严格,他不敢回去换书,只好硬着头皮听讲。这堂课刚好老师叫他读《尚书》。由于祖莹平时非常努力,早就会背《尚书》了,他虽然没带课本,可是凭自己的记忆,照样准确地把《尚书》背诵了三篇,一字不漏。
北魏当政人物很注意这个远近闻名的“圣小儿”,就选拔他去做“中书学生”。这使祖莹获得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加上他刻苦不懈地攻读,长大后终于成为一个很有知识的学者。他才华出众,远近闻名,很受当时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学博士、殿中尚书、车骑大将军,并有文集流传于世。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